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吴翠娟 《考试周刊》2013,(92):180-180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这样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家教互动策略、习惯口诀法、良好的评价鼓励手段都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本文主要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着重对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并总结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可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除了教育学生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个人行为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他们的自制力差,个人行为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作为小学教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贯彻落实好行为习惯教育。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适当的措施,让学校、社会共同关心小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有几个等车的人,或是为了早一点上车,或是为了抢占一个好位置,也许根本不知道站牌在哪,他们竟在站牌前十米的地方等车,车到他们跟前时,他们推推拉拉准备上车,我也满以为车会停下,可司机并未理睬他们,戏谑地与售票员唠叨了一句:“不能养成他们的坏习惯!”径直将车开到了站牌前才  相似文献   

8.
9.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犹如一张白纸,这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行为知识很淡薄,再加上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使得这些孩子有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他们自律性差,随意性强,无自立能力等,如果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应从一年级就加强"养成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儿歌教育,规范行为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我们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关系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总结自己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中,我有如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在生活与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素质。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并不理想,这也是作为农村教育者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改善学生性格、学习、生活规律及待人处事等有着积极而又有效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对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策略的研究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效率就有着显著且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对小学生行为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针对如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性教育实施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个班级是否有着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与班主任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整体班风的形成,注意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培训会上,我有幸听到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的精彩讲座。卢勤以此次在汶川地震现场的所见所闻展开,提出了优秀孩子所必须具备的四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中学生不但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必须学会怎样合理处事并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需要在家庭与社会中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并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推动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与巩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教育实践为载体,探究了行为习惯对中学德育任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长娥 《山东教育》2003,(12):24-25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因为有关研究表明,3~12岁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愿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之,如果不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将会贻害终生。那么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结合本人主持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学生们从幼年开始便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学生每日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可塑性较高,因而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坚毅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19.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将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通过构建进取型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阐释了进取型文化的内涵,并着重介绍了我校构建进取型文化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吕丽洁 《教育》2014,(1):54-55
正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而且必须具备适应企业和谐发展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及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术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规范等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执行者,就必须把养成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本文从本校中职学生的现状出发,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立足学校大环境与完善班级小环境来实施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