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计算题是一类较综合的题型,需要正确的思维和解题技巧,一般从分析题目、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几个步骤入手.在做题时, 有的同学往往满足于一般求解,不注意解题方法的讨论和最佳解题方案的选择,这就影响了解题能力的提高.一个计算题往往有几种解法,这些解法虽然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其中必有思路简明、步骤简化、运算简单、减少出错机会的解法.运用这样的解法就属于巧解.  相似文献   

2.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融于一体。一道化学计算题,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如果同学们深入研究,利用初中数字中所学的比例性质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多种解法与最佳解法互相吻合。下面举一例说明:例题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当反应不再发生,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残留物。试计算混合物中氨酸钾的质量。分析反应前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总质量为15.5克,由反应后的10.7克残留物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总质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初中化学中题型最丰富的计算之一。本文仅就特殊数据题的题型与解法举例说明:一、无数据计算题这类计算题的突出特点是题目没有给出有关数据。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解题。例1现有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使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一倍,求原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解析设原混合物中含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含二氧化锰的质量为。。由于KMnO4分解产生MnO2,而且反应后MnO2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  相似文献   

4.
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往往是化学计算思维中的“突破口”郾有些同学由于对差量的理解不够,在解题时找不到简捷的解题方法郾本文拟通过对差量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同学们拓展思维视野,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郾一、找差量究其源我们一起审视一下下列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如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m摇g,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n摇g郾显然,m与n之差为反应一段时间内生成氧气的质量郾上述反应中,若反应前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反应一段时间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残留物中的质量分数为b%(显然b>a)郾因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  相似文献   

5.
讨论型计算题融元素化合物知识、数理分析、逻辑推理于化学计算之中。属于思维容量大、技巧性强、方法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形成学生化学计算的技能技巧的综合性优秀题型,也历来属于化学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中有意识地、分散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各章教学进行讨论型计算题解法的训练,揭示讨论型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形成讨论型计算题解题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技巧,对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题型和解法示例 一、混合物过量讨论型计算题 例1.18.4g NaOH和NaHCO_3混合固体,  相似文献   

6.
在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经常见到有关质量变化问题的计算题,这类题可分为两种,现帮同学们分析这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一、反应前后若是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解较简便。例1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16克装入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固体11.2克。试计算:  相似文献   

7.
一、细审题,巧选突破口做计算题.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确定从什么地方入手,这个入手处就是突破口。突破口找得好,就能够使解题步骤简洁明了,不易出错。[例1]特足量的H;通入盛有3.12克的WO3和CuO的混合物的试管内,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质量减轻0.64克,问原5昆合物中WO3的质量是多少?[分析]已知原混合物的质量是312克,生成的w和CU质量为(3.12-0.64一)2.48(克)。根据WO。和W、CUO和CU之间的质量关系可列比例式求解,此处就为选定的突破口。[解]WO3的质量为。克.生成W的质量为y克,则原混合物中CLIO的质量为(.…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计算中有不少计算题,按常规思维方法,从题知数据到最终求得结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解题过程相当繁琐.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已知和待求量之间的联系,直接建立已知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式,在计算时,就可以省去中间步骤直接求解,使计算简化.这种解法,我们称之为关系法.利用关系法解题,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正确关系式.那么解题过程中,如何找到正确的关系式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含有同种元素的  相似文献   

9.
正计算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节约计算题的解题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计算步骤,这样一来自然会使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降到最低,从而使解题的正确率大大提升.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计算题的几种类型,再去做探讨.一、计算题的几种类型高中化学的计算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高中化学计算题中的一种类型是单纯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包括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一道数学解答题。从何处入手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众多学生的一大苦衷,本文就常见的寻求解题切入点的策略例说如下: 1.抓关键信息一道数学题中有许多可利用的信息,只有抓住了关键信息,从关键处入手,往往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类计算题:在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混合物中,已知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另一元素或组分的质量分数.初学者对此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为解题需要,可按元素组成划分,将有确定原子个数比或元素质量比的组分划为一个整体,以此为突破口,困难即可迎刃而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有效数据显现,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例1】(2014·南宁)往盛有28.8 g碳酸钙和氯  相似文献   

13.
化学计算存在着思维求异和解法求优问题,同一道计算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尤其是高考计算题往往存在着多种解法并隐含着巧解思路,旨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巧解能省去繁琐复杂的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拟探讨运用化...  相似文献   

14.
一、代数法代数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常用来解决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对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计算.代数法解化学计算题,先根据题目所求设未知数,再根据化学原理或概念,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把计算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结合起来,找出有关数值量间的  相似文献   

15.
“数据处理”型计算题在近几年中考、竞赛试题中成为压轴题的热点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剖析数据的能力。这类试题具有设计面广、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即根据哪一次或哪一个同学的数据进行计算)。现就此类题的解法举例分析。例1 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为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题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它一般包含以下4个步骤: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很多同学对化学计算题的求解,只要找到了一种解题方法就感到满足。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思想,很不好.因为,我们平时遇到的绝大多数计算题其解法不只一种,往往用常规方法求解较为复杂,若我们去认真分析题意,  相似文献   

18.
多题一解是指对众多看似不同的同一类习题采用相同的方法解题.通过这类习题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聚敛思维,提高归纳能力,掌握解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例1 将15.5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7g.求: (1)可制得氧气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多少克?(3)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分别为多少克? 例2 把20 g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后加热, 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试管中残余固体物质为 18.4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为多少克? 例3 现有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4 g,通入足量干燥氢气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  相似文献   

19.
十字交叉法是一种进行二元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简便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由于中学化学计算题的一些特点,加之用此解法解某些题具有步骤少、数据处理简单等特点,此解法贯穿于中学化学计算的始终.它广泛用于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多种类型的习题计算.  相似文献   

20.
有些化学计算题按常规解法往往复杂而费时,特别是无数据的计算题,学生总觉得无从下手,甚至很难解出.如果采用“赋值法”来解题,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所谓“赋值法”就是将题目中比较复杂抽象的条件赋给具体的合理的数值,然后再进行解题,现举几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