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寄宿制是个新事物,它与中学生、大学生寄宿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小学生有年龄小、自我生存能力弱、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学习没有自觉性等特点,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进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十分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既重视学生的学业进步,又重视学生的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笔者认为,针对以上问题和要求,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应该努力让学生顺利渡过“四关”:思想认识关、日常生活关、生活自理关、学习质量关。一、思想认识关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所以,课堂就成为小学生学校生活的主旋律,课堂学习就带有比较强的被动性色彩,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应注意变"课堂"为"学堂",具体从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方法,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多年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虽学会书本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着 70 多年办学历史的长江师范学院逐渐走出了一条"校地结合"的新路子:不仅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将"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学校大力打造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美国哲学家威廉·福克纲说:"没有技术和知识,我们将无依无靠."因此,学习劳动与技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举措.劳技课以实践为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提高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指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终身的发展,换而言之,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此次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恢复教育的"经世致用"功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笔者认为,丰富课堂教学是恢复教育"经世致用"功能的有效途径.笔者试结合自身教学感悟浅谈薄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7.
"学会关心"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与做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在学会关心中培养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主体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培养新一代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力求改  相似文献   

8.
[小引]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精神食粮"已摆到了普通百姓的"餐桌上"。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是当前世界教育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关注中学生的"精神食粮",责无旁贷。张志公先生曾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  相似文献   

9.
王念强 《山东教育》2012,(10):12-13
2011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做了深入的探索,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了大量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健康快乐的呢?早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孩子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认为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为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为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用源于生活、富有童趣、贴近实际的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正处于专业认同问题凸显、对大学生活满意度低、学校通识教育培养目标与学生专业化学习需求相矛盾等等现实下体味大学生活.作为"大一"辅导员应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阐释通识教育目的;要积极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 要求小学生撰写"数学周记",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一种措施。运用"数学周记"的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之间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师生情感互动、师生相互教育,共同提高,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深化。 教育目标: 通过"数学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面对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学习、真实的自我,反映真实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与传播。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孩子成人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终极所指。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主张小学主要应让孩子学会做事,大学才重在让他们“明其理”。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以他们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与学生生活密…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据调查表明:有86%的学生认为,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知识的开放程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中选择信息,学会组合条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从学习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著名特级教师李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运用数学的习惯,调动他们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既然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偏小,使得他们的生活活动范围偏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了解学生整天在想什么、干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等等,以便找到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中进行. 一、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丰富的内涵,应当在课堂中予以体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课堂教学,应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1.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2.让学生学会学习.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全面的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不善于学习,就难于做人、难于生活、难于创新.教师既要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纪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任何学习).""试误学习"已经成为创新学习理念突出的现代特征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将其定义为:经过重复练习某一经验而逐步减少错误,即通过试误形成的,这就是试误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应当根据学的法子."师生在互动中肯定有碰撞,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差异,这就要产生一些错误做法、错误思维过程,而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阐述过:"生活即教育",这揭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怎样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