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汉赋的影响,认为道家哲学思想及文学特质不仅影响了汉赋以大为美、以奇谲恣肆为美。以质朴为美的审美趣向,而且也影响了汉赋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汉赋作品批判现实的思想倾向。并对其积极和消极两种倾向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乡土中国》与《儒林外史》进行比较阅读,是挑战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难中之难的尝试,它旨在运用学术论著中的重要观点解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加强了学生在实践阅读中对学术观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也以崭新的视角去解构小说中的人物——王冕,其意义不仅为面对人生两难选择时的芸芸众生提供一个参考样本,更为他们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以前的关于《儒林外史》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儒家思想,而很少有学者对小说中的佛教思想做过多的关注。本文从对人世间苦难的展示和对佛家慈悲为怀的赞许两个方面对《儒林外史》中隐含的佛教思想进行挖掘,以其对《儒林外史》佛教思想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道互渗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和道家对吴敬梓思想及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儒林外史》所塑造的对立而协调的三位正面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长篇巨著,在很多方面都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儒林外史》采用了新颖的短篇连缀的结构模式,对于长篇章回体的小说结构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加上其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中心,采用了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法来刻画全书的主要人物。书中人物在对待功名富贵的向心或离心的变化中,受到一次次的检验,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有序的演进。这种人物的刻画方法与"功名富贵是全书的第一着眼处"的构思紧密相关;与"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互为关联;也是夸张、讽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对我国处世典籍的影响是长久和多方面的。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中,道家见素抱朴、法天贵真及辩证思想等都留有鲜明的烙印,由此而产生的反对奢靡、主张节俭,反对自满恃强、主张谦逊自处的思想和情操,都是值得今天继续保持和发扬的;而由此所产生的反对人类明进步,厌世避世的消极虚无思想,则是需要批评的。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对《儒林外史》有广泛的影响。在思想上,两都强调个性自由,重视个体价值,要求摆脱世俗名利。在对现实真实客观的描摹、对人物的全面认识与塑造、小说结构与体等方面,《儒林外史》也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慧兰 《教师》2008,(10):95-96
根据大中华文库《儒林外史》汉英对照本,选取实例,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进行探讨。分析了译者要结合语境将原文的引语形式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表现出来,以传递形式表层下的深层意味,忠实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对唐代整个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宦海的浮沉也使柳宗元对道家的"天人合一"、"山林逍遥"等思想自发地进行了追求,从《江雪》中就可以清楚看到他对道家思想的采纳。  相似文献   

14.
《太玄》是西汉扬雄所著,它是一部形式模仿《周易》,但同时又杂揉了儒、道、阴阳三家有益思想的著作。而扬雄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则是由当时西汉晚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君王的喜好以及扬雄自身的遭遇所决定的。因此,试图从宇宙构型,"玄"——宇宙本源论,"玄"——宇宙运动的规律与继承三方面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对先秦诸子都有批判和继承,但家学的渊源和自身的遭际使司马迁之文服膺于道家。道家思想是司马迁作《史记》的主导思想。《史记》在结构上以黄帝开篇,以吴太伯为"世家"之首,以伯夷为"列传"第一;在内容上对老子"无为"、"轻刑"、"寡欲"观的推崇,对道家唯物论、辩证法、变化因循等哲学观的继承和发扬都是司马迁崇道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父子是人伦大端,父子形象本身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学和伦理学内涵。中国古代有"移孝于君"的观点,父子人伦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儒林外史》中的父子形象,正是通过他们对待功名富贵和孝道的态度来凸现和深化着作品主题,使读者看到封建社会末世,宗法血缘关系抵挡不住功名富贵的诱惑,伦理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代表日本“物语”文学最高成就的经典著作——《源氏物语》,深受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影响与浸润。《源氏物语》中所体现的法天贵真的美学观、超然物外的哲学观以及天人合一的术数学等,处处存在着道家思想的影子。本研究对《源氏物语》的道家思想渊源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论证道家思想与日本文学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家中老子、庄子都是最崇尚自然山川,老庄之道就是从一切自然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其思想体现为:"无为、处下、不争、柔弱、清虚、任自然"等.其目的于效法自然规律来治国、保身、养身及文学艺术创作.老庄认为道来自自然,而山水正是大自然的精华,山水和老庄的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是相通的,而山水画中的形象是表达玄理的最合适的媒介,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调动山水画这种形式,去体现和学习老庄之道.  相似文献   

20.
收集到的32个英语世界《孙子兵法》英译本中,有六个译本对"奇正"之法这一组重要的军事概念中以及《孙子兵法》一书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进行了或详细或简略的解读,涉及道家经典包括庄子的《养生主》《大宗师》《天地》和《淮南子》《易经》《既济真经》以及《道德经》。其中不少英译者的解读视角和观点能带给作为文本输出之主体的我们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