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黔 《精武》2006,(5):5-5
少林功夫起源于少林寺。北魏孝文帝的时候,曾经在嵩山之下为一位印度和尚建造寺院,这就是少林寺。少林寺建成后,寺中的和尚大多学习武术,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一定的套路,如罗汉十八势、八段锦、长寿拳等。这就是早期的少林武术。少林武术在唐朝时开始出名。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曾经与郑王打仗。在情况危急的时刻,少林寺和尚协助李世民作战,打败了郑王的军队,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封其中的两位和尚为大将军,又赏赐良田、用  相似文献   

2.
慕侠 《精武》2004,(6):46-48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少林功夫在国外也极负盛名,不少国家和地区流传着中国少林拳法。特别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流派甚多。元代,少林功夫即传到日本,日僧邵元曾在少林寺为僧并代理过主持,回国后将少林武术广为传播,被日本人民称之为“国魂”。如今在日本,受中国少林武术影响最大的武术团体应首推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员有120万之众,拳士12万之多。要说起日本少林寺拳法,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宗道臣先生。  相似文献   

3.
徐廷芳 《精武》2010,(11):38-45
有道是:吾宗南来,本是正道一脉;大江东去,无非古轮余波。此话从何说起,且看下文分解。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寺自来便是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其中的千佛殿脚窝、白衣殿捶谱图,更是少林功夫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图腾。要一揽少林古轮功夫的风貌,解开古轮功夫的正道南来余波东去之谜,还得从脚窝、壁画说开去。  相似文献   

4.
周建勇 《精武》2007,(8):56-57
少林功夫是少林拳术、器械、散手、硬功、擒拿、点穴、卸骨、跌打伤科和暗器等武艺之总称。其中,硬功是少林功夫的核心。少林功夫既有以柔为主的内功拳(如心意把、柔拳等),又有刚劲威猛的外功拳(如金刚拳、罗汉拳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3,(8)
为弘扬正宗的少林功夫,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联合派出摄像组,在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大师的支持下,录制出以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释德扬法师为代表的《少林功夫老架捶谱》教学片、进入“中华武术展现工程”。  相似文献   

6.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故名少林拳。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距登封市西北约十三公里处。寺院座北朝南,背倚五乳峰,面对少室山,系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96年)孝文帝为远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造,由于寺建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丛处,故得名少林寺。 少林寺的创立,吸引了四方众多的佛信徒,当时,一位名叫僧稠的和尚,曾远步江河投奔少林寺,他体格健壮“抱肩筑腰,气嘘顶上”,能“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  相似文献   

7.
杨黔 《精武》2006,(5):6-7
书少_之注一叭︸一一 气爪券井一谁六片漪少林寺建寺1500年以来,高僧辈出,他们为少林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天下功夫出少林”,神奇的少林功夫,其精髓就是这些高僧智慧的结晶。他们更以舍生取义的传奇,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因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中少林功夫更是享誉全球。少林功夫起源于河南,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点突出,风格独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而创建少林寺,随之产生的少林武术成为了寺僧经常参与的一种业余健体活动。少林寺位于嵩山深处,山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猛兽时常出没,为了抵御猛兽的攻击,寺僧除了展示本领外,不得不通过习武来增强抗御猛兽的能力。当然,禅宗僧徒在打坐参禅,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7,(9):51-51
8月8日到9日晚上8点,昆明剧院上演少林功夫剧《寺院内外》,观众与少林功夫亲密接触。《寺院内外》是一台现代功夫剧,以少林寺武僧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以武术的形式向观众们演绎了寺院生活。最大的看点是全部表演都是少林真功夫。其中既有"十八罗汉"这样武  相似文献   

10.
黄笑宇 《中华武术》2005,(12):49-49
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轰动一时,时隔23年,《少林寺》的故事将再次被搬上荧屏和银幕。不过,这次主演不再是当年凭借《少林寺》声名鹊起的李连杰,而是从中国六大赛区、世界五大洲分赛区中遴选出的“中国功夫十八罗汉”中的佼佼者。此外,这“十八罗汉”都将签约影视公司,并参演40集少林功夫电视剧《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及好莱坞同名巨制电影。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功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少林功夫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随着社会的进步,少林功夫已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价值,因此对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价值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少林功夫"的现代功能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4.
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3,10(3):52-55
从对历史献和实物资料的记载分析北魏以来邺下寺院与少林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少林寺僧人形成尚武活动传统的影响,论证邺都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武僧与少林寺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寺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福建少林寺.该寺起置年代最迟在唐文宗(837年)之前,毁于明中叶(1489年)之前,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着渊源关系.该寺所在地新宁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曾隶属过泉州、莆田、福清管辖,所以前人研究中提出的泉州、莆田、福清有少林寺的说法,也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献资料与器物的分析、考证后认为,莆田林泉院是一所年代久远、武风盛行的寺院;将其视为南少林寺证据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客观分析了邺下稠禅师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起源的关联,揭开了少林武术起源的神秘面纱,从而为进一步考查和评价少林武术历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稠禅师及邺下定晋禅院考察看少林武术发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2,9(5):62-64
通过历史献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考察了少林寺第二任住持稠禅师幼年习武邺下定晋禅院和出家为僧的过程,论证了少林寺及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僧人习武活动与中华化的关系,证明少林武术的开创与形成是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同外来佛教高僧无关。  相似文献   

20.
少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统治阶级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变化而兴衰,而少林拳作为少林文化的特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是,少林拳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并没有发生改变。相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寺院无数的动荡经历,这种精神逐渐得到巩固,形成为一种少林精神。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少林拳的动作设计中,少林拳的武医相依、武以文饰中,少林拳的练功技巧中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林拳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