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淡美是宋代诗人对诗歌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宋人对诗歌平淡美的追求,始于梅尧臣、欧阳修倡导之并将其凝结为文学思想,而成熟于苏轼、黄庭坚之诗论与实践.梅、欧初步明确了平淡美这一美学发展方向,而苏、黄从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平淡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诗学评论中,批评家们都非常推崇钟嵘提出的"滋味说",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风力"和"丹采"的融合统一。而宋代梅尧臣却持诗歌贵"平淡"的诗学观点。梅尧臣和钟嵘的主张同是诗歌的审美理想但却相反,这乃是源自他们主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梅尧臣所说的"平淡"更侧重关注人自身内心深处的终极关怀,是一种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是人生的一种更为成熟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实践自由是产生形成审美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审美自由是在实践自由上的延伸和放大。美感不同于生理快感是超越生理快感的精神升华。以制造工具为前提的劳动实践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物质基础,人由动物的心理心态结构转化为人的生理心态结构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而不断增长的物质化需求则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源源不竭的动力。美是显现契合人的理想或本质力量并给人以精神愉悦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美学学说,实践美学有巨大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导源于其用实践这一范畴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推导出美学的一系殖其他命题。从而抹杀了美的情感性、精神性和超越性。对理论的批评要以对其正确的把握为前提,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5.
苏轼以"平淡"为诗歌艺术的最高理想。其"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内蕴,在老庄辨证思想的基础上把万物的自然之形貌与体气之神理,"平淡"之形式与远韵之内涵结合起来。苏轼以老庄道家清静空明的胸怀观照万物,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老庄道家思想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是"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的"绚烂之极"的"平淡"。  相似文献   

6.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现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空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中国山水诗歌的大家,其作品数量可观,风格不一.论文就其山水诗空灵美风格及其形成原因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一美学命题旨在阐述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自然美的呈露离不开人为之“发宣昭著”,从而高扬审美主体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艺术典型创造的关键是刻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使创作客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接受者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艺术典型的时代性格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这两个层面上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作者拟从艺术典型的崇高美这一美学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09,(5):4-8
栏目编辑赵煦[故事一]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都劝她辞职跟着丈夫。但是,她们一家都一致反对。“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孔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仁学入手,辨析了以诗教、乐教为中心的文艺观、“兴观群怨”说与“尽善”、“尽美”的美学理想,分析了“文质彬彬”的审美境界与“中庸”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2.
和与逍遥——论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弈论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沅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以实践美学关于审美与艺术的物质生产起源论为讨论对象,论述了种群生产在审美与艺术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类原始审美活动中,源于种群生产的欲望、激情、愿望和想像是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和基础;2.人类原始艺术活动和成果,与种群生产有最大的关联;3.人类原始艺术形式的构形规则中,人自身的构造规则是重要的参照,在相当意义上,艺术形式是"人的生命形式"的象征.在此基础之上,认为实践哲学和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实践"长期忽略了种群生产实践的内涵,从而导致对实践的片面性规定.如果将种群生产的内容纳入"实践"范畴,则实践哲学和美学更加全面和有解释力量.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平淡美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被许多诗人所追求。平淡的诗歌易中见深,淡中藏浓,具有自然圆熟的功力,没有多方面的深厚素养很难企及。平淡之所以被认为是很难企及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自然天成、大巧若拙而又含蕴深厚的风格特征。这种看似毫不经意的随意挥洒,正是诗人高深艺术素养和过人观察力的体现,它给读者的审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美”的多维存在空间——兼论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和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与政治、经济、阶层体系、惯例、习俗、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共同编织的繁复而精密的文化脉络之中,并始终参与到现实生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之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建构性因素的发掘及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建构机制的解析是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核心,而"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等问题也将于此获得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思无邪”为孔子“净化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应理解为反邪归正,不虚假。《诗经》对郑卫之音的保留证据可信。  相似文献   

17.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3-77
围绕“善、中、和”的审美标准,对孔孟美学思想的内涵进行梳理,孔孟美学所追求的社会之美、人格之美、艺术之美成为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表征,深化对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使人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以恰当的方式自觉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从而形成环境良善、关系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徘徊——康德纯粹美与依存美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美学思辨始终围绕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展开。首先康德从定义、对象以及各自的价值与困境上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他也重视二者的关联,这种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二者具有关系的同一性,即在同一对象上纯粹美与依存美可以得到统一以及二者具有一致的根源与基础——“合目的性的形式”。第二,康德的美学思辨已内涵有辩证转化的因素,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纯粹美与依存美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刘金玉 《学语文》2006,(2):21-21,48
美育就是以美育人、以美立人为宗旨的审美教育。美育在青少年成长中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手开发智力、培育创新能力。当前青年学生心理建构中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缺乏对美的感受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日常生活。应试教育对其思维模式的限定,都使得学生对天地自然的美、对平凡生活的美。甚至对文学作品的美,失去了敏锐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实践的多层累性和开放性入手 ,分析了实践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和价值评估层及其相应的实践的系统构造及其所决定的美的特征 :工具操作系统决定了美的外观形式性 ,语言符号系统决定了美的感性可感性 ,社会关系系统决定了美的理性象征性 ;需要动机系统决定了美的精神内涵性 ,目的建构系统决定了美的超越功利性 ,情感中介系统决定了美的情感中介性 ;合规律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规律性 ,合目的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目的性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自由显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