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分乞丐     
明朝朱元璋出身寒门,十岁即沦为乞丐,后来发家成了天子,人们给了他一个“八分乞丐”的雅号。不想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又出现了袭用“八分乞丐”雅号的两种“乞丐”。一种如朱元璋的同族朱伯儒,他成名之后,借贷者如云,他曾打笑语说:“不久,我将沦为乞丐,是八分乞丐。”另一种是当今有志改革而权力甚微者。三种人物,都不同凡响。给他们添上“乞丐”二字,无形中增色不少,因为“八分乞丐”的雅号非常人可得。朱元璋沦为乞丐,吃百家饭,穿百衲衣,饮白眼,吞唾沫,终于百天挥帚起神威,十年撞钟得天下,从乞丐一跃成为驾临万民的天子。乞丐与天子的关系如何?应在他身上,是因果关系。朱伯儒成名之后,本应是春风得意,哪知竟沦  相似文献   

2.
“分”和“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较高。很长时间以来,像“本分、身分、辈分、成分、分量、分内、分外、水分、过分”等词是用“分”还是“份”,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令人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一、“分”和“份”的分工“分”和“份”是两个不同的字,有明确的规范。“分”最初写作“八”,《说文》对“八”的解释是“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用“八”来象征分别,可谓形神兼备。“八”后来借用为数词,一借不还,古人才在“分”下加个“刀”,另造一“分”字。“分”为会意字,从八从刀,以刀而使分(…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中 ,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模型 :随机摸球与分球入盒问题。其中的“分球入盒”问题是一个重点 ,也是难点。实际生活中的住宿、投信、分配等问题都可抽象为“分球入盒”的模型。在小球可辨的条件下的分球入盒问题学生比较熟悉 ,但对于小球不可辨时的分球入盒问题 ,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现结合“分球入盒”的常见问题 ,对其在不可辨条件下的解决方法予以系统的归纳与总结。1 “分球入盒”模型问题 把n个不可辨别的小球分配到N个不同的盒子中去 ,求下列事件的不同放法的种数 :(1)某指定的n个盒子中各有一球 .(n≤N)…  相似文献   

4.
“四人邦”炮制“两个估计”,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党领导的教育战线诬蔑为“黑线专政”,并扣上“全民教育”、“天才教学”、“智育第一”、“洋奴哲学”、“知识厶有”、“个人奋斗”、“读书做官”、“读书无用”等八顶大“帽子”,这完全是恶毒污蔑和无耻攻击。“四人邦”把“全民教育”等作为十七年教育战线的“突出表现”,扣上八顶“帽子”。其目的不仅在于否认毛主席教育路线的主导地位,给十七年抹黑,为“黑线专政”论制造根  相似文献   

5.
近读施光明同志《释曹魏屯田制中的“分田之术”》一文,得到一些启发。但他关于曹魏“分田之术”就是将土地以份地形式分授给农民屯垦的授田之法的论点,我却不敢苟同,特抒己见以就教于施光明同志。“分田之术”一语见于《三国志》卷十六《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所载“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下引此令文不另注)。施光明同志是以自然科学研究中推理、求证的方法,从五个方面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篇章、句群中有一种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的表达方法,汉语的句子中也有这样先总后分(简称“总分”)和先分后总(简称“分总”)的叙述。语法学家管前者叫“总分复指”、“总提分承”、“解说复句”或“总分复句”等;管后者叫”分起总括”或暂归“总分式”  相似文献   

7.
有一拆字联:冻窗洒水,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 横七刀竖八刀。“切”和“分”从造字法的角度讲,都是会意字。虽然简单常用,但不少人在书写时却常  相似文献   

8.
铝和铝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可用如下“铝宫”图表示.图中各箭号从哪种物质出发即表示该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箭号指向哪种物质即表示该物质的一种制法.“铝宫”中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八个三”如下.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从青年时候起,就好学不懈,勤于钻研。在求知的园地里,博采奇花,酿造佳蜜,因而学识丰富,见解不凡,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有一次,师生们向他求教学习的“秘诀”,他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首名为《八位顾问》的诗来,念给大家听:“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告诉我。你若问他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的这“八位顾问”,是从吉辅灵的一首诗里“请”来的。吉辅灵在诗里谈到治学时,主张要弄清楚六个“为什么”。即:什么事(何事),什么缘故(何故),什么人(何人),什么方法(何如),什么时间(何时),什么地方(何地)。陶先生根据自己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问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程希岚、吴福熙两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202页有一例句(以下简称“例句”)是: ④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 (《史记·天官书》) “例句”中的着重号及“例句”出处是该书编者加的和附注的。 选用这个例句的目的在于说明古汉语  相似文献   

11.
惟炜杰  金雯 《音乐世界》2010,(4):150-150
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正流行“八分生活学”,而这一观念也逐渐被中国内地的一些城市所接受,所谓“八分生活学”是指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再苛求全力投入,十分力气只使上八分,剩一的可以用来养心,也可以用来蓄锐,或者纯粹只是用来浪费。  相似文献   

12.
"露八分"是不久前发现的一种古老的语言。其独特之处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采用何兆雄提出的对语境因素的划分作为分析模式,对"露八分"进行了语用视角下的语境因素分析,以期对这种语言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月考成绩揭晓,教室里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我就差一分及格了,您给加一分吧,我下次一定加倍努力……”加一分?加倍努力?看着眉头紧锁的那些“分数贫困户”,我计上心来。国家用“贷款”制帮助贫困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我何不依葫芦画瓢,来个“贷分制”,带动一下“贫下中农”?经过一番思索,我的“拔苗助长”式的“贷分制”问世了。“贷分”对象:主要是“贫农”(60分以下)和“中农”(80分以下)中经过“贷分”可以跃上一个“新等级”者(即“贷分”后可及格或上优秀者)。“贷分”原则:①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贷两分,息按本的50%计(即贷一分者,息0…  相似文献   

14.
五等封爵作为中国古代封爵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经历了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封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熙宗天眷元年“定封国制”,五等封爵作为封爵制度的重要内容得以确立,《金史·百官志》对金代的封爵制度有较清晰的记载,但并不准确,其中关于金代五等爵爵称的记载就有阚失,未能真实反映出金代五等封爵体系的全貌《金史》除了对国公封爵有较多记载,其他五等爵封史料较少,有的爵封甚至根本无载。查阅碑刻资料,发现了较多关于金代五等爵封的信息,由此得出金代五等封爵先后共有十一个爵称,六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3
“红顶商人”是指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胡光墉因捐输和佐辅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当代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著有《红顶商人》长篇历史小说,描写胡光墉一生的兴衰史,使胡光墉的雅号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字字体演变的继承性和复杂性 ,在古代书论中 ,八分、隶书、楷书三者之间有时有“含混”的现象 ,往往导致字体称谓上的误解。其中八分、隶书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有许多见解。楷书与上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却较少有人论及 ,或论述不甚明了。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 ,在三者之间作较为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段太尉逸事状》“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中的“都虞候”,有的版本印作“都虞侯”。按:“侯”古时写作(厂矢)。从古字形看,它是由“厂“和“矢”组成的,其义与射箭有关。《小尔雅广器》曰:“射有张布谓之侯”。由于古时以射选贤,射中者获封爵,因而称之为诸侯。这里的“侯”字义已从“箭靶”引中为一种爵  相似文献   

19.
八分生活     
苗向东 《教师博览》2011,(11):62-62
如今,日本和台湾正流行"八分生活学",一向追求完美主义,几近强迫症状的日本人能放自己一马,不再跟自己较劲。所谓"八分生活"哲学,是指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再苛求全力投入,十分力气只使上八分,不必每件事情都做到十成满,适  相似文献   

20.
答:东汉君主幼弱,外戚宦官操纵朝权,严重损害官僚士大夫的利益,一些不满宦官专权的官僚、名士,为与宦官争短长,遂互相标榜,号称“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据《后汉书·党锢列传》的解释:“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府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又说:“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府’。”说明这些名士的身份和影响又有高下之分。《左传》卷20文公十八年载:古代高阳氏、高辛氏各有八个才子,因有德、向善,天下人称之为“八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