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其特点就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得出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实施,往往借助于开放型的题目。教学中,适时地,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确实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炅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促进学生智能和思维的发展。而所谓开放型题目,指的是能够一题多解的题目。一题多解,具体表现在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答案,而是以其答案的多样化为明显的特征的.多样化又有两种基本情形:一种是有限多样化,另一种则是  相似文献   

2.
王燕北 《黑龙江教育》2002,(6):39-39,40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有所收益。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核心。”发散思维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的答案。其特征是个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轨道扩展,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是一种个体性思维活动。近年来,一种新的作文方式———话题作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四自作文”(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择文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与材料相结合的作文形式,成为高考中的主导题型。它的明显特征是开放性和…  相似文献   

3.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定势,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有目的设计一些或条件不完全确定,或结论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方法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题目。现行课本中的这些题目大都是规范的,其形式严格遵循题目的科学性。解此类题目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找到题目的唯一正确答案。由于这类题目的形式过于严格化,就使学生在解题时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即得出一个答案就大事完毕了,很少再对题目作深入探索。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路狭窄,发散思维受到了禁锢。许多数学教育界的同行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这一状况的想法。如:“开智法”教学;“数学中无最终结论的习题”;“学生的认智发展与习题改革”;及“开放型题与思维训练”等等。但是他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指出传统题目的不足,阐明改革这类题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方面,虽也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的题目,但与数学课本联系较少,大部分属于测验智力的题目,不适宜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5.
建构发散点: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之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工程’.”发散思维多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性和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种类繁多,根据探索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共同的正确答案,如果遇到某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找出这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如果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考的方向就往外发散,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两种思维形式各有其特点:聚合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方向、有组织、有条理;发散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测试为何不可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参加发散性思维测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定哪些学生最富创造性。最常用的测试量表是托兰斯(Torrance)创造性思维量表。对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评判已经成为教育测试的一个主要范畴,测试分数被广泛用以选拔天才学生。这既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又为教育决策的不公平提供了基础。发散性思维是对没有肯定答案的问题提供多种不同答案的能力。“假如让你管理自己的学校,请设想一下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是一道典型的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张鹏 《学周刊C版》2010,(4):133-134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家的新创见,主要依靠的都是发散思维。对幼儿来说,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幼儿生来并没有自己的心理定势,他们天真无邪、好奇好问、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义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本从构建  相似文献   

10.
赵菊珍 《云南教育》2003,(14):42-43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笔者认为,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工程’。”发散思维多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性和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相似文献   

12.
薛颖 《甘肃教育》2004,(5):18-18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强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其特征就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所以容易另辟蹊径,达到“柳暗花明”。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常常面对同一题目,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而求变,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本文从构建和营造发散点出发,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笔者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1967)的智力理论。吉尔福特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常常“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即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这种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就叫做“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5.
每个演讲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给受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觉得,除了演讲自身必备的演讲口才与风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篇极为精彩的演讲辞做“蓝本”。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蓝本”写好?我建议,我们可以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来构思和撰写。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创造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并且能够作用于人的行为,进而创造实物形态的心智活动。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观念形态。它常用的方法之一便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是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是多方向、多角度展开的;而聚合思维则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轴,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供选择。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一词是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发表的题为《创造力》的著作演讲中和集中思维作为两种操作提出来的。集中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或收敛式思维是指用己有的知识经验和传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通俗地说如果问题有一个答案,那么为了这个答案,思考的每一步必须指问这个方向。而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辐射型思维)是指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案展开的思维,如果问题有很多种可能答案,那么思路可沿这个问题的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展开,以寻找适当的答案。 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7.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发散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经验,造成联想、想象,产生新的信息,使思维触角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地,从而对目前的问题发生多种有意义的联系。或者说:在一段时间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这种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叫发散思维(参见章志光《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与创造性活动》)。发散思维活动对于解决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的疑难问题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推断题中常出现这样一类题目:给出一定的限定范围,确定该范围内的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等,即所谓的有机物不定推断题。这类题目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属于思维能力考查的高层次要求。不少同学遇到这类题目时,摸不到窍门,而是采用穷举法一个个去试以求得正确答案,往往是花了大量时间,却常常出现漏选情况,这样来应付考试,显然是不行的。下面针对这种现象,谈谈用“等量代换法”巧解这类题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锐 《广西教育》2005,(1B):52-53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发散思维是一种求新、创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重新组合,寻求多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发散思维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靠拥有大量丰富的知识经验,这种思维离不开联想,因为联想能搜集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思维的平台,联想能提供丰富的知识供思维选择、加工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常有“灵感”产生——这正是写作求新创新所需要的。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联想以及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运用发散性思维求“新”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引申推导、类比推理、联想想像等方法,从四面八方进行的全息思维,找出多种思路,以求得多种可能的答案。运用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个性的表现,可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使思维趋向灵活多样。就思维方向而言,发散性思维可分为纵向发散、横向发散和逆向发散。纵向发散,是从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推导出几种不同的发展结局、或几种观点结论,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最能表达中心、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结局或结论。横向发散,是指从一件事或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