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英几位物理学家日前提出的关于宇宙起源的新学说一呜惊人:在“五维空间”中存在我们的宇宙和另外一个“隐藏”的宇宙。这一理论立刻引起宇宙学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学术界享有极高权威的《科学》(Science)期刊 ,在本年度十二月十九日出刊的这一期内容中 ,将“暗能量”的相关发现列为“本年度的突破”。整个宇宙有 73%的组成部分既不是物质、亦非放射线 ,而是这种称为“暗能量”的斥力 (即相反的重力 )。科学家在一九九八年就首度观察到这个现象 ,发现宇宙间存在这种不知名的作用力。宇宙还有2 3%是由“暗物质”组成 ,没有人知道这种无法探测的物质究竟是什么。透过望远镜 ,可以探测到宇宙有大约二千亿个银河 ,每个银河都有大约二千亿个恒星 ,但这些加起来也才仅占整个宇宙的 4 %。现在 ,透过对太…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4.
“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也称为“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这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该理论说是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6.
某天早上,各大报纸的头条都刊登了一则重大新闻——“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互联网升级为宇宙网!”连上宇宙网,就可以和其他宇宙中的星球交换信息。我立刻连上宇宙网,进入宇宙QQ群,把我的照片发到群里,写下:“我想见到这个人。”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元宇宙”是在现实宇宙之外制造一个虚拟宇宙,那么文学艺术就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版本。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可以看作是主角进入“元宇宙”的故事:堂吉诃德在虚拟的骑士世界中努力向人生理想迈进。首先,堂吉诃德确定了骑士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其次,他将文学世界当作了现实世界而浸入其中;最后,他通过模仿虚拟的文学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走向自己的理想。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堂吉诃德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于当下的“元宇宙”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它作为一种对世界存在模式的奇特构想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元宇宙在现实化的过程当中对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宇宙文艺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从“可能世界理论”的角度理解元宇宙,意味着“世界”这一要素,在文学生产与接受的过程中,其本体地位将会发生变化。以元宇宙为代表的虚拟世界扩展了作者与读者的认识范围与实践领域,这也意味着虚拟世界“元”的存在为虚构与现实的转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10,(9):46-47
在宇宙中,有一个人类、机器人和外星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叫“星星球”。“灰心星球”的宇宙开发公司派出了两大王牌战士——“大大怪将军”和“小小怪下士”,他们企图利用终极武器“五色神奇宝石”——一种可以赋予机器生命和智慧的奇异结晶,强行占领“星星球”。  相似文献   

10.
开心暑假来临,你有找到新鲜玩法吗?科学家们倒是有一个爆炸性的发现,位于南极的天文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证实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产生的.也预示着一种可能性: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宇宙,它是独立存在的,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可以认识的。—爱因斯坦—宇宙是什么?《淮南子·原道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自古以来,不论中外,人们在温饱之余,就怀着敬畏的心情,探索宇宙的奥秘。只是到了牛顿  相似文献   

12.
“神”在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诗学等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苟子在论述宇宙存在本体及其发生时认为:“天职既位,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这里的“神”,是宇宙之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所以春秋代序,源源不绝,不断地创造、充实自己的表现形态,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有“神”。宇宙万物的存在,不但是一种“形”的存在,更是一种“神”的存在。生机勃勃的宇宙万物,在成为人们认知对象的同时,显示和映照了认识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精神,从而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惟如此,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的途径,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诉诸人们审美体验的文艺作品。所有这些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审美对象,作为一种有形有神的客观存在,与人类本身的生命活力形成了一种对应、同构的关系,这就是审美愉悦产生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迄今所发现的一颗最遥远的超新星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为爱因斯坦的“暗能量”理论找到了第一个直接证据 ,并证明了在“大爆炸”后 ,宇宙的膨胀先是减速 ,然后进入加速阶段 .这颗超新星的编号为“1997ff”,于 1997年被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 .“1997ff”爆发于 110亿年前 ,当时宇宙的年纪只有现在的 1/ 4 .超新星即爆炸中的恒星 ,它发出的亮度是几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 .测定超新星的亮度 ,可以用来判断宇宙膨胀的速率 .科学家们经大量计算和分析确认 ,“1997ff”的亮度是预计正常亮度的两倍 ,比距离更近、更年轻的超新星爆炸发出的光还要亮 .科学家们据此判定 ,这颗超新星爆发于宇宙的减速膨胀阶段 ,从而证实了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 ,同时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负引力 .负引力的概念由爱因斯坦在 2 0世纪初提出 ,也被称为“暗能量”.爱因斯坦提出暗能量时自己都不相信其合理性 ,科学界至今对负引力也还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但科学家估计 ,暗能量可能占据了宇宙成分的2 / 3,对它的了解对于理解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具有关键作用 .有关“1997ff”的新发现为暗能量的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 .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导致资本不断流入元宇宙的各项周边产业,其中教育元宇宙更是受到资本宠爱。通过对元宇宙概念梳理发现,元宇宙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语义偏差的问题,即便元宇宙与教育存在诸多勾连,但目前教育元宇宙的大火更多是资本炒作的结果,盲目地研发教育元宇宙相关技术与课程,可能会造成对既有资源的浪费,同时约束教育元宇宙的想象力。与其盲目跟进,不如对教育元宇宙的乌托邦式畅想,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构建教育元宇宙的未来图景。同时,对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伦理进行反思,防止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本与技术的合谋,造成工具理想与人文理性之间出现人为断裂,最终将教育元宇宙沦为“奴役人”“异化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的哲学被称为天的哲学,但对于董仲舒哲学中宇宙本体的探讨,学术界历来存在有“天”“元”两种不同的观点.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天”满足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本根的要求,是董仲舒思想中真正的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2003年全球十大科学成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该杂志在评价中说:“明确宇宙能量分布,找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新证据,是2003年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突破。”这十大科学成就如下:1.发现宇宙大部分是由暗能量组成的新证据。来自“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深测器”(WMAP)和“斯隆数字天宇测量”(SDSS)观测计划的信息,证实了宇宙暗物质存在,同时发现,这些暗物质也一直受到暗能量的作用。WMAP还拍摄到了迄今有关宇宙背景辐射最详细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研究人员最终确认,宇宙由23%的暗物质,73…  相似文献   

17.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对“地球与宇宙”知识的编排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可使儿童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宇宙所做的努力,但这一内容历来被教师认为很棘手——过于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地球与宇宙”相关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人都具备两个宇宙,一个是我们睁眼所及的物质世界及其组织秩序,这是“外宇宙”,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强大的精神情感及其组织秩序,这是人独有的“内宇宙”。而“梦”,正是描述人对这两个宇宙的价值整合。可以这样说,梦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诉求,也是精神世界的物质指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