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吕文贤  曾红军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26+129-126,129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学科的名称加以概括,他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中的"天人二分"思维模式,参照中国"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提出了科学性论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他还提出了"拿来主义"以及"送去主义",反对"西方中心论",推进"文化多元化"的理论,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文化前进之路。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美学思想根源于他的人性观,"性恶论"就是其功利美学的逻辑起点,接着他又提出了"化性为伪"的重要美学命题,完善了其功利美学的价值体系,提出了和谐的审美标准。荀子的这种美学观点,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理论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权能分治理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理论是他在在总结西方宪政的经验教训和对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把政治权力分为"民权"和"治权"两部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宪政建设是有借鉴作用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了原来确定的目标,转向了异质文化和文学间的"同异全识",转向了异质文化间、文学间的对话。而这种转向的产生,固然是时代文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参悟和领会不断加深所致。  相似文献   

5.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顺利适应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文化休克"研究经典理论的阶段论,针对留学生在华文化适应问题,提出留学生特别是普通语言进修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坛,钱穆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史观占有重要一席。他以"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在阐发这一史观的同时,对文化内涵、治史方法等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阐释,还从不同方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进行解释,他的这种以民族特殊性为前提来研究历史文化的理念,对于后世学者的理论借鉴价值和治史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经历了直觉、理性、人心三个阶段,他的直觉说有两层含义,一为认识的直观,二为本能的良知良能,随着认识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用"直觉"理解中国文化的不妥,遂而提出了"理性"与"人心"的概念,而且梁漱溟对"理性"和"人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通过对"直觉"、"理性"和"人心"(梁漱溟在不同时期对文化的解读核心用语)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梁漱溟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解读的得与失。尤为重要的是,梁漱溟对"良知良能"的来源试图结合现代的生物科学予以新的解答,这是对"人心"或曰"良知良能"的终极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明朝社会的专制化、世俗生活的功利化、程朱理学的官学化,加剧了儒学的内在紧张。王阳明以"心即理"为理论起点,提出了"致良知"的本体功夫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要求人人都"学做圣人",强调教学中要做好"精一功夫",并非常重视儿童的蒙学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立意独特、开创风气、影响深远,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习录》是他的教学语录和论学书信合集,全面体现了他的心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一经传入古代朝鲜,就对朝鲜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丽诗人李奎报的创作就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李奎报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和理论创作两个方面。在文学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创作风格的豪迈和创作内容的和谐自然上。在理论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品评文章时的"求真"态度上。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观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重要的关键词,曾被许多英美女性主义研究者研究。在关键词"androgyny"的译介中,它经历了一个文化碰撞和文化对话的语义演变过程,词语的意义不是由西方理论规定的,而是在不同文化场合中游走。  相似文献   

11.
雷蒙德·威廉斯大众文化思想的理论立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威廉斯批判了英国的精英文化理论传统,对“文化”、“大众”观念进行历史审视和重新建构,进而超越传统的文化贵族立场而站在整个人类文化前途的立场上看待大众文化的发展。在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立场和理论基础这些关键问题上作出了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解答,为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了"两种遗产"的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应接受的文化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倡"文化的党性"原则;批判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文化",提倡"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足于苏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是个人永远不被发现。鲁迅从西方文化中将个性主义引入中国,他终生是一个坚定的个性主义者,他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和人生实践,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他的生命美学融合了儒学、王阳明心学及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他视宇宙为一大生命,建立了"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并系统地提出了人类文化的根源在于"意欲"的文化观和艺术的本质在于生命本性的流畅的观点。因此,梁氏生命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早期工业化思想来自于他的文化思想,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现代化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受制于文化,由于西方的侵略,中国既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西方式的新的社会结构又没能建立,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亦是文化问题。因此,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重新建设一个社会的组织构造,并将农村的复兴和农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进而,他主张中国的工业化应该走一条以培养有效需求为动力的、由农业到工业、以合作社为主体进行非营利式经营的发展道路,我们称之为"迂回式工业化道路"。这一思想与其对中国国情的特殊认识紧密联系,他试图以乡村建设运动的方式实现文化建国,刷新中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但却过于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文化、社会变迁,忽视了对工业发展自身规律的探讨。而对国家和政府的未来走向所持的悲观论调又决定了他所提出的社会救济方案显得消沉和被动,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其对农业的重视、对乡村工业的关照、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仍然是其工业化思想的闪光点,这对于现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瑞吉从世界体系分析视域中反思了马克思理论,一方面提出马克思对斯密的理论有过不少误解,另一方面探索了马克思在当代的意义,揭示了马克思经济理论在研究西方国家的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仍然具有解释力。当然,阿瑞吉也认为,马克思理论在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上仍然欠缺深度,甚至带有某些理论缺陷。从总体上讲,阿瑞吉对马克思理论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他自己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