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2.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是在参考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基础上而进行的新校注本,较之以往校本可谓"后出较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61回至第69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3.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虽然是目前关于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比较新的校本,但仍在校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刘敬林对该书前六十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补校工作,然仍未能使其尽善。现在其研究基础之上,就前六十回中存在的误点、误校、失校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纠正、补校,以此对前者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4.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5.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6.
没呀 九P103行21:李外传听声阿呀[::]时,便跳起来,立在凳子上,楼后窗寻出路,被武二双提着,隔着楼前窗,倒撞落在当街心里来,跌得个发昏.  相似文献   

7.
潘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50-51,79
《金瓶梅词话》作者至今难以确定.梅节先生重校本为“金系”重要文本,该书在回目对仗、叙述方式及标音系书籍特征三个方面均呈现民间文本特征.重校本《金瓶梅词话》明显有别于文人趣味的民间俚俗特点,可为民间创作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的服饰描写在它同时的小说中无与伦比。它是为作者的创作主旨服务的;它揭示了明末腐败的社会现实;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折射.  相似文献   

9.
论《金瓶梅词话》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的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三大类十二小类60个单词,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近代汉语在明代中叶这个历史阶段代词的全貌。历史地看,其中有传承、有发展、有存古,为近代汉语和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见 九P100行12:这武二竞走来街坊前去寻郓哥.只见[--]那小猴子手里拿着个柳笼簸箩儿,正籴米回来。  相似文献   

11.
吴敢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是其20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一个小结。它不仅是近30年来“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绩之一,而且也是近百年来《金瓶梅》研究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部著作梳理了20世纪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的方方面面,无疑为后来者跨进“金学”大门铺设了一座便桥,描绘了一幅详图。  相似文献   

12.
孟玉楼是《金瓶梅》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聪明、处事才能高。她与潘金莲关系密切,组成潘孟联盟,但实能颠倒金莲。其言行举止未如金、瓶、梅之为人行事,其安时待命、善于抓住机会又远高出诸人之上,故其能得善终。  相似文献   

13.
公安袁氏在诗歌和散文领域成就卓著,但对《金瓶梅》的研究亦有不可抹杀的功绩。本文拟从公安袁氏对《金瓶梅》的传播和评论两方面来论述他们对于《金瓶梅》研究的贡献;此外他们对《水浒传》的研究亦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存在大量的插入赋,共91篇,分布在小说60个章回中。这些赋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自成体系。插入赋强大的叙事辅助功能,使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传情言志等方面臻于完美。而插入赋本身在修辞、音韵和形式上的有机结合,也使其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现实主义的鸿篇巨制,书中到处充斥着酒色财气,各种人类最恶劣的欲念鼓荡其中。重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宋惠莲等,各自追求的不管是财富、权势,还是滥情、淫欲,用叔本华理论观之,就是意志的实质体现。反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新起之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欲望。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通过对西门家庭由盛到衰、由聚到散过程的展示寄寓了“盛筵必散”的悲剧内涵:尘世人生的盛极必衰、个体生命的必然死亡。对“人生有限”的深切体认和对生命存在终极价值和意义的追寻是产生这一悲剧内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情节叙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包括众多的人物死亡、繁复的丧葬礼仪以及宏大的丧葬场面,这些丧葬描写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始终。《金瓶梅》所构建的人物死亡与丧葬不仅表述了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而且在《金瓶梅》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叙事功能。具体表现在丧葬描写贯穿全书情节发展的始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叙事逻辑结构;《金瓶梅》宏大的丧葬场面也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提供了"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