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现代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征。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社会物质根源和认识论根源。非理性主义的产生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伦理学、现代西方伦理史以及人类文明既有其积极价值亦有其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将理性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人本主义哲学在现代发生了非理性主义的转向。为了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对非理性主义进行辩证的思考是必要的。该文在论述人本主义哲学及其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质和精神并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人类解放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分各种含义的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中的世俗和宗教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从哲学的层面剖析现代人本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有助于人本主义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人本主义企图通过本体论的重建和人的本质的重新定位,来反抗传统理性哲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漠视和束缚,把人从异化的世界里拯救出来。但其世界观的先天不足和拯救方法的苍白无力,使其没能完成任务。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质和精神并举,着力解放生产力,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和拯救。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存在主义者发展了笛卡尔、康德主体性伦理学的同时,以现象学的方法从主体的自我出发试图建构一个主体——主体关系的理论框架来代替主体——客体理论。胡塞尔从纯粹自由主体出发,提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主体性思潮,它为我国哲学的和发展作出了极为丰富的思想理论贡献,这股学术热潮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概括地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需要,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思想影响,现代自然科学的积极推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进的内在要求,是其迅速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这股思潮的主流是对头的,中国哲学需要继续推进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写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写作主体纳入写作学的理论图景,建立贯穿写作主体发展全过程的人本主义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使得一个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而恩斯特·卡西尔则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哲学本质上是现代化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揭示和解释现代化进程中的诸种价值困境。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乃是中国语境下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指归和实践诉求。其转向的社会哲学基础在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以及由它所引发的诸多价值难题;获得关于世界之绝对理念的执着的哲学追求以及实体性思维、虚拟享用推动下的过度消费甚至浪费是造成各种价值难题的主要原因;在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中,必须加入人性化要求的维度,这就是变改造关系为对待关系,加强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史上的认识的主体性思想在二千多年中绵延不绝,而且是比较深刻的,其基本特征是:看到认识的主体性在认识中的作用;看到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看到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研究西方哲学史上的认识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理论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数千年来“对认识的认识”的过程中必然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伦理重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修复或修正,但任何带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色彩的伦理倡导都离不开对人的深邃本性的全面准确理解;对人的世界特殊性的领悟是人文思想的一个关键;文化传承包括对历史发展各阶段中关于人文的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在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中我们需要平衡自然与超自然两个方向,并力求找到社会与个体的完美平衡点;向弱势群体倾斜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大趋势,也应成为伦理重建的一个要点;更多地建立起能够深入人心的个体性较强的内在伦理也是伦理重建的目标之一;人文理念中的理性意识也会造成伦理重建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其影响的广度而言,德国古典哲学所包含的不同体系以及不同体系的不同方面,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深度而言,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规定了现当代西方哲学讨论的根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传统是活生生的,它通过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刺激作用而构成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强调现当代西方哲学之实现了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时,必须充分注意到两者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哲学以彰显个体生命意识为目标的人学转向,在掩埋大写的“人”的同时,又使哲学的阶级意识黯然失色;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还原,又悄然消解了它关怀终极、安立生命的人学理想;哲学在特种语言学上的努力和对人提供的虚幻的幸福期许,又使它成为生活中一道多余的手续。那么,哲学如何向生活还原才能将人的生命本质引向人自身,又依凭什么去刚强人的生存力量并使之勇敢地担当起全部生活重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性命攸关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强调绝对观念的绝对主义。西方现代哲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则是强调相对观念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观念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实体”,事物只是相对于人的观察系统的性质的集合;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都是假设,是相对的、可变的、可错的;没有绝对完满的解释,解释是相对的、多样的、无限的。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相对观念对克服教条主义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它导致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指的是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20世纪末,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本文就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通过对它的深刻分析就如何正确看待西方哲学思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随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附性理论是西方哲学领域近年所兴起的、有关心身问题研究的新范式,该理论认为:心身之间是随附的,这种关系是我们以往认识到的同一、平行、还原、因果和蕴涵等关系之外的一种非还原的依赖和决定关系。随附性理论从它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发展,而J·金和P·麦克劳克林对随附性进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发展,将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心身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是在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提出的“去鬼化”和印顺导师提出的“去天神化”。这种去鬼神化的人间佛教理论,在台湾的刚性威权社会向柔性威权社会转型,再由柔性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循序渐进式的发展。从人间佛教理论的视角来看,白圣长老领导的传戒运动,属于台湾的人间佛教话语。在柔性威权社会兴起的佛光山和慈济功德会,是人间佛教运动向台湾民间深入扎根的具体表现。当代台湾的人间佛教运动,具有台湾区域性、大陆传统性和国际性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彰显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笛卡尔对理性与自由意志的论述,确立了主体性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张扬了主体性,在康德的认识论领域,主要表现为"知性为自然立法";在伦理学领域,表现为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费希特的哲学以"自我"为出发点,进一步张扬了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他对自由的论述。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思想,给当前的主体性讨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分析教师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元研究.约翰?威尔逊通过"成为教师"、"教学"等相关概念群的分析,厘清了"教师教育"这一日常概念.伊斯雷尔?谢弗勒对那些否定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怀疑论者进行了深刻的逻辑批判.他揭露了这些怀疑论者化约论的逻辑谬误与技术主义的肤浅.虽然分析教师教育哲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且发展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