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透过李煜词前期香艳,后期悲哀的表面差异,阐释李词"真"的内涵,即词中所呈现的以赤子之心观照生活,以淳纯的真情蘸满笔锋来直抒胸中之块垒的任纵与纯真及其不假雕琢的抒情品格。  相似文献   

2.
南唐后主李煜的寥寥四十几首绝唱,或如春花媚景,或如杜鹃啼血,在情感的表达上极具张力。词人通过虚实相生手法的灵活运用。对比反衬的巧妙使用以及情感符号的精心选择,大大拓展了词的抒情空间,开拓出一个一往情深、高奇无比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前人论词,有李煜为“词家天子”之说。这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政治斗争上的牺牲品,在文坛上却赢得了“天子”的桂冠。 李煜生活在“花间”词派柔靡香艳之风弥漫文坛的时代,可是,他却另辟蹊径,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在当时文坛上显示出了他特有的丰姿。本文旨在就他的词,谈谈他在美学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煜词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魁力,正在于他把创造优美生动,新颖完整的意境作为自已在艺术实践中所追求的终极,因而,他的词境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地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的本质意义在于审美,因此倡导开发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乃推进素质教育之必需。此文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未局限于社会学层面,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其美学意义,是颇有新意的。  相似文献   

6.
张怡 《现代语文》2008,(6):26-28
"情景交融"是李煜词作的一大艺术特色,亦是他词作的主要艺术魅力.纵观李煜三十余首传世之作,里面有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也有借景抒情,发弦外之响的;还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更有因情造景,景为情生的.除此之外,李煜还运用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方法,或以悲景写悲情,或以乐景写哀情,总之,李煜词的情景妙合无垠,堪称神笔.  相似文献   

7.
8.
小引:艺术批评的标淮 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著名的喜剧人物,他和哈姆莱特·夏洛克并列,被公认为莎氏所创造的三大最复杂人物形象之一。 几百年来,西方的文学家对这个人物作过大量针锋相对的评论。例如,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评论家约翰·德莱登叫他为“懦夫”,早期浪漫派评论家莫里  相似文献   

9.
李煜不但是五代时期南唐末代皇帝,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杰出词人。他以自然流畅的词笔抒发了血泪交织的感情,为词的发展披荆斩棘、开疆拓土。佛学大盛的时代、笃信佛教的家风、避灾躲祸的需求,使李煜自小就接触了佛教,佛教的悲苦观、色空观对李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多从思想内容的层面上考察佛教与李煜词的关系。其实,佛教对李煜词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而且在艺术特点上也有所映射。现从李煜词的直观性、思辨性、譬喻性三个方面论述禅宗美学对李煜词艺术上的影响,以便对李煜词和佛教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寓言的美学意义初探深圳刘国华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奴隶社会始,寓言就产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有《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菜辛寓言》。我国古代寓言也很有名的。它脍炙人口,其味隽永,深受...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后,顽童形象开始大量涌现于世界文坛.从经典顽童形象的身上可以看到,真正的顽童,其美学意义在于:它契合了追求快乐的儿童审美的特点;它满足了儿童的心理情感需要,表达了生命成长的愿望;它更以其自由本质表达了儿童内在生命哲学,表达了人类自由的未来指向.对顽童形象的美学意义的审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当前"坏小子"横行童书现象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人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悲剧。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故事渊源于《汉书·于定国传》中“东海孝妇”。主要情节是写一个贫穷读书人窦天章的女儿窦端云(后改名叫窦娥)短暂一生的不幸遭遇。窦娥三岁亡母,七岁便被其父窦天章送到蔡婆家做了童养媳,成为高利贷的抵债品和换取其父“应举之费”的交换品。十七岁成婚,婚后两年多丧夫守寡,从此过着悲苦的寡居生活。蔡婆出外讨债,赛卢医为谋财赖帐在郊外将她勒死,地痞张驴儿父子乘机救了蔡婆,以此赖在她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逼她为妻,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设下毒  相似文献   

13.
公案剧是以审理案件、决狱判刑、辨冤雪枉、惩恶扬善为主要内容的戏剧,该类戏剧中所塑造的恶势力形象类型有:"权豪势要"型、"昏官酷吏"型、"凶暴奸邪"型等。通过这些形象,准确而真实地勾勒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其他种种消极社会现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恣睢暴戾、做尽坏事的反动本质,宣告了这个阶级的色厉内荏及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4.
真者,美也。李煜词一改晚唐五代淫靡香艳、普泛化抒情的风气,转而讲述自我的哀乐,写自我真实的生命。无论写享乐还是写悲哀他都秉持着一颗真挚的赤子之心,尽情地抒写哀乐,使其创作充满了一种真纯的至情至性。而文学作品最能打动人心者,所谓其真也,李煜用自己最真切、最深挚的心灵感情说出来的话,可谓真"真色"也。这也使他从感性出发所创作的词,道出了人类一种共同的悲哀。总之,他的词写出了他真切的情感,可谓有境界者。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名作《项链》以其丰富的审美意义带给读者心灵的愉悦和不尽的思考,尤其是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既让读者感受生活的不测与苦难,又使读者滋生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金融危机下的读者对玛蒂尔德形象的解读更是溶入时代的特征,探求人性深处的到温情,那是对美的热爱与忧愁,是重生后的彻悟: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16.
建筑美学是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的艺术美学分支,作为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城市综合体具有美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往以城市综合体为对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商业角度,而忽视了城市综合体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文章从城市综合体各功能分区及分区之间联系入手,结合建筑美学的艺术审美角度,对城市综合体所折射出的艺术美作深入剖析,从审美的角度揭示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意义和发展中不应忽视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悲剧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范畴。别林斯基说,悲剧是戏剧的“最高阶段,是艺术的冠冕”。而提到悲剧我们是很难不提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十分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爱那些令人欢悦的美好的东西,而不喜欢那些令人悲哀的痛苦的事物,但是,为什么人们又那样爱看表现令人悲哀、痛苦的事物的悲剧艺术作品,甚至不惜付出代价而愿意和喜爱在悲剧艺术面前悲伤、痛苦和流泪呢?这个涉及悲剧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义的问题,从亚里七多德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其文章和专著之多,可说是浩如烟海。本文不准备从纯理论的角度论述这个问题,只是从浩翰的文学海洋中,撷取《安娜·卡列尼娜》这颗耀眼的明珠,试图就安娜悲剧的审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祁坤 《华章》2013,(27)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其中以温庭筠和李煜词中的女性形象为代表,二者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将对二者词中的女性形象加以比较,以期为二者的诗词赏析做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9.
威廉·莎士比亚在其38部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丑角形象,这些角色的表现,巧妙地暗示了莎士比亚对当时夸张矫饰的贵族习气的厌恶,传递了他对生活本真的种种感慨。莎氏丑角具有传统丑角的许多共同的特点,诸如:形体特征、服饰特征、语言特权及社会地位等等,却又别具一格,层次更高,性格更完善,个性鲜明,堪称圆形人物。本文结合人文主义美学理论,对莎翁笔下有代表性的丑角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狐狸形象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形象从原始时代的图腾和神圣性象征开始,然后在汉代开始从神坛上跌落,一显一隐、互相影响甚至互相转化地在艺术作品和民间信仰中进行双脉络存在和传播,在艺术作品中变迁的过程主要是不断世俗化和人格化的过程,形象不断丰满和复杂,而在民间信仰中的变迁,一直无法摆脱巫术特征,形象单一而扁平。其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祥瑞的象征、妖兽的象征、媚惑的象征、聪明的象征、人性的象征与护佑的象征,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