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重要人才类项目。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12—2015年获"优青"项目资助数据及2015—2018年获"杰青"项目资助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对从"优青"成长为"杰青"的228人进行全面剖析,尝试从年度趋势、单位属性、地区分布、获其他人才项目情况等角度分析"优青"成长为"杰青"的规律,并分析探讨提高人才资助效益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作为其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主要支持38岁以下(女性40岁以下)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在原有的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自2012年设立以来,全国共有2 398人获得"优青"的资助。本文通过对"优青"历年数据的全面深入分析,探讨其对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北京大学"优青"样本的剖析和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探索北京大学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深入挖掘和培养优秀学术骨干方面的相关管理举措,为北京大学实现有组织的科研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业月刊》2004,(5):F002-F002
为了全面推进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大力开发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智力优势,由共青团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武汉市江岸区青年联合会、武汉市江岸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武汉市江岸区科学技术局联合举办的江岸地区首届“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评选活动日前揭选并于4月28日在江岸区委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科研年龄"和"职业生涯早期"标准在美国等国家青年人才资助项目中的应用,并与我国生理年龄标准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生理年龄和科研年龄标准,在相关人才计划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人才的关键是青年成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不懈努力。那么,怎么培养青年人,使之尽快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简称"百人计划")是北京大学从2005年底开始实施的以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为核心的重要人才计划。根据学科规划布局的需要,从国内外引进100名左右已在相关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全职到校工作。北京大学"百人计划"采取个人申请、学院初选、学校专家委员会评审、学校人才引进小组审批的招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奖项。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地位、实力和形象,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成就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历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成长经历,可以为我国培养杰出科研人才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科学奖中的“人才链”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诺贝尔科学奖是当今自然科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 ,2 0世纪至今为止的 4 56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 2 0世纪科学的“超级精英”。从科学学的观点来审视 ,我们会发现他 (她 )们中间存在着一个个的“人才链” ,正是通过这种“人才链” ,使使知识得以积累 ,学派得以形成 ,创新得以延续。文章分析指出 ,科学形成“人才链”的主要因素有 :科学大师是“人才链”的核心 ;不断创新是“人才链”的关键 ;宽松环境是“人才链”的土壤 ;“马太效应”是“人才链”的媒介。并认为 ,在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中 ,我们应该加强规划 ,找准方向 ,重点倾斜 ,培养帅才 ,自由探索 ,敢于创新 ,以形成自己的中国学派和“人才链” ,进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宋立荣  彭洁 《情报杂志》2012,31(2):12-18
随着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IQ)问题日渐凸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中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如何对共享信息资源的IQ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描述、度量和管理是深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为此,在对美国联邦政府"信息质量法"的制定及实施的认识基础上,主要介绍美国政府"信息质量法("Information Quality Act,IQA)的制定的基本内容,首先介绍IQA产生的背景、制定历程、条款内容等。最后,基于美国政府IQA的认识,就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10,(6):F0002-F0002
李劲松,男,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石河子大学园艺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职称。2007年9月至今任三亚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10,(5):F0002-F0002
梁涛,男,1970年9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环境地理学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环境地理学专业研究。在稀土元素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农业非点源污染、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和中科院30余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  相似文献   

12.
朱若曦  单艳华 《学会》2023,(10):50-52
<正>口腔医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是同时进行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是医学界的“多面手”,也是沟通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口腔医学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之路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其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并给予全方位的系统支持。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倡导社会各界为青年人才健康全面成长提供支撑,为他们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进一步为口腔医学人才持续成长提供了方案指导。为了更好地履行科技社团的社会职责,自2012年起,中华口腔医学会持续优化口腔医学领域人才培育和激励措施,依托各类科研项目,不断探索和优化口腔医学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徐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117-119,124
以信息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连贯性、教育经历多元复合性以及本科阶段教育单位层次等三个视角,分析他们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的关键成长路径。从而为我国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10,(9):F0002-F0002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院教授、物理系副主任。近年来综合运用凝聚态物理方法以及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了典型软物质自组装材料的微观形态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讨其成长成才过程和特征,针对做好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快天津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聚集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津党发[1999]28号),在天津市实施"131人才工程"。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选拔100名40岁左右的尖子人才,经过重点培养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能够进入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及相当水平的学术、技术权威。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阶段,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承担起建设重任,文章以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分析总结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过程和环境,分析影响青年科技创新人员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就如何促进有利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东进  冯超阳 《未来与发展》2012,35(8):89-94,88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80后"基层员工为调查样本,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提取并验证了组织激励具有领导特征、制度环境、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同事关系等5个因子。在明确组织激励结构维度的基础上,对比样本对各测量指标及因子的重视程度,结果表明,"80后"对5个因子的重视程度依次是职业发展、薪酬福利、领导特征、同事关系和制度环境。文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在"80后"基层员工激励策略中应加以重视和强化的方面,以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州大学"学术之旅"积累的丰富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经验,加上清华大学"非常好的"平台,让陈立功相信,无论是个人的学术事业,还是中国的药物创新,他都有理由去再立新功。"我坚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药理和毒理研究团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理和毒理学实验室。"41岁的陈立功豪情满怀。毕竟对于科学家而言,40多岁正是经历与学识正处于蓄势待发、势不可挡的学术"青年"时期,更何况陈立功此时已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阵列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正>加州大学"学术之旅"积累的丰富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经验,加上清华大学"非常好的"平台,让陈立功相信,无论是个人的学术事业,还是中国的药物创新,他都有理由去再立新功。"我坚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药理和毒理研究团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理和毒理学实验室。"41岁的陈立功豪情满怀。毕竟对于科学家而言,40多岁正是经历与学识正处于蓄势待发、势不可挡的学术"青年"时期,更何况陈立功此时已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阵列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