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分析了高等工程专业认证与教育资源的耦合关系、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工程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工程认证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目前,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已完成26个学科300多个专业的认证。国家本科教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化认证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化视角。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当前国内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它是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结合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基于专业认证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层面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做出的战略部署,依托"双一流"建设,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专业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与现代工程师培养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积极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宿迁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5)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及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四川轻化工大学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结合本校本科教育实际,制定了"11258"实施方案,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能力。方案从国际化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助推"双一流"建设。"11258"本科教育方案的实施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华盛顿协议》的背景以及我国开展专业认证的进程,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规定的通用标准和针对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的实际参与,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专业应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新工科新要素整合,强化共识,增强辐射,通过科研融入、双创融入、协同育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并可借鉴应用于同类专业中。  相似文献   

10.
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新工科新要素整合,强化共识,增强辐射,通过科研融入、双创融入、协同育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并可借鉴应用于同类专业中。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学历互认、更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确定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5)
结合专业认证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建设,是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基础。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四川轻化工大学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及基本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改革,形成了完善的和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地方高校的本科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6)
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CDIO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实验与实训、校内/校外实习、产学研用、毕业设计等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我们制定理念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依据,它也是指导中外合作专业建设的必要基础。本文从中外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以及合作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总结。提出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引,以引进国际合作院校的先进教学资源为方式,以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为抓手,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20)
在我国水利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探讨了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如何不断探索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和知识结构,推进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改进创新发展模式及实践条件,瞄准区域先进、专业特色鲜明的建设目标,大力培养基础知识雄厚、就业面宽的高素质复合型水利水电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孙钊  王玉勤  孔俊超  徐兵 《科技风》2023,(20):95-97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工科教育水平、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核心必修课程“精密与特种加工”为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改革和设计,旨在为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作用,提出了从图书馆嵌入资源建设、教学过程、人文素养培养、科研活动等方面提高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实现图书馆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支撑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我们制定理念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依据,它也是指导中外合作专业建设的必要基础。本文从中外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以及合作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总结。提出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引,以引进国际合作院校的先进教学资源为方式,以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为抓手,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阐述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专创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