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组织,大学是一种文化存在,具有高度分化和低度整合的特点。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大学的组织属性对于理解大学组织中的文化冲突和治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应以大学组织的文化属性为基础,以大学组织的文化整合机制为治理取向,着眼于组织特色塑造,坚持大学制度与组织文化的有机融合,协调大学治理结构中的行政文化和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营造有利于树立现代大学制度权威的文化环境,创建拥有共同语言和大学精神的学术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师生学术共同体,基于学术共同体视角可为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提供一个独特的研究视野。然而在行政主导下,学生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彰显,在大学治理格局中呈现出参与广度不足、参与深度有限以及参与效度不彰三重困境。这种参与困境的深层诱因,源于行政主导与“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保障学生参与学术事务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学生参与的组织渠道不够畅通、学生治理意识的薄弱与治理能力的局限等诸多因素。因此,为实现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向学术本真回归,亟需转变传统治理理念,树立学生“学术共同体”成员地位;完善大学治理制度,保障学生有效参与;构建治理机构体系,拓宽学生参与渠道;把控治理方式尺度,培养学生参与素质。  相似文献   

3.
学术聘任与绩效评估作为大学内部的重要组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以及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利用制度逻辑理论,对瑞典大学学术评聘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逻辑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影响方式从正式的法律规章转为基于产出的经费体制。在放松规制的背景下,管理逻辑在学术治理中的影响力增强,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缩。由于瑞典大学对外部研究经费的依赖,教师的经费获取能力等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凸显,竞争导向的市场逻辑渗透至学术聘任和研究评估领域。为了增强学术职业的可预测性和国际可比性,许多瑞典大学还引入了组织导向的终身轨制度,并将其用作一种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大学绩效的有效工具。在被多重竞争性制度逻辑塑造和自我演化的过程中,瑞典学术职位体系呈现出问责增强、竞争加剧、标准化和临时化等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4.
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化导致我国大学背离了其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组织特性迷失、精神异化以及教育主体缺位等方面。现代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其永’巨的价值在于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精神品格表现为自由与独立。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回归现代大学本质,坚守学术本位价值、学术组织责任和学术逻辑导向,高扬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其专业素养基础之上的文化修养.大学应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加强校社联动、强化大学物质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大学精神文化生态环境、优化大学制度文化生态环境等机制培养提升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英国和意大利大学章程在大学发展、改革和形成现代大学制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章程是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是大学治理的制度保障,是大学成员行为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社会监督大学的重要依据,章程体现了不同大学治理模式。我国高校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积极学习借鉴英国、意大利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把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教授治学与民主参与制度建设,同时要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学制度要在本土文化的期待和继承中,把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和精神共同体、有机体并推动其建设发展,只有在具体制度运行实践中不断地沉淀并提炼升华,才能在本土文化价值的环境中生生不息,最终形成人们广泛接受的基本制度理念,实现本土化的大学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变革应对国家经济模式转型及供给侧改革是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大学职能和使命与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协调和呼应需要大学治理变革策应.供给侧改革下大学治理面对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科技创新错位、社会服务脱节、文化传承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应对供给侧改革大学治理需要优化制度环境、实施依法治校;构建"管办评"治理机制、发挥"三方"治理作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大学治理文化,提升治理软实力,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0月30-31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四川师范大学-迪肯大学教育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英国巴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共计150余人与会。本次会议主题为"跨越差异: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建构"。与会学者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围绕"如何通过教育跨越不同国家区域文化的差异,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展开学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共同体,大学具备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组织基础。作为专业共同体,大学得以达致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目的;作为利益共同体,大学在创造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确保各主体参与共同事业;作为价值共同体,大学组织建设具备价值理性的引领;作为命运共同体,大学各主体在共同事业中相互成就。但在现实中受制度模式、传统惯习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学内外部各主体间产生了重重矛盾,师生之间“分道扬镳”,基层组织间“壁垒丛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产生文化隔阂甚至对立,即使是教师也发生了内部群体分殊。这导致了大学共同体的整体性分化,大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基础面临瓦解的风险。重塑大学共同体应是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要求进行有效的大学内部治理设计,包括以促进知识发展为治理导向,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合作提供共同基础;改变“物化”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文化驱动发展新模式;强化建立组织信任,为重塑大学共同体提供文化和心理基础;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促进大学内部组织协同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