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背景提出“道德熵”的概念并以“道德熵”表征道德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演化趋向,其认识、方法与价值标志着一种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模式的创新。复杂系统理论及熵理论是人类在近现代科学探索中创造的辉煌成就,不断推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推动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纵深领域拓展延伸,因其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而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理论”。文章基于熵理论展开道德熵的研究,以表征道德主体系统“人之为人”“人之为类”的存在状态与演化趋向并考察其运行规律,探索一条伦理道德研究应用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正能量粒子(粒子)与所伴随的德布罗意波(相波)之间的运动关系,提出了相波是负能量波;推测了负能量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正能量对应于正熵、负能量对应于负熵;宇宙正能量与负能量之和为零;宇宙的正熵与负熵之和亦为零;自然万物的进化是宇宙发展必然产物的试探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学习心理过程可用熵变与有序化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孤立系统总是在熵的增大过程中超于无库,开放系统的总熵则可在外界负熵流作用下减小,系统实现有序化。人脑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得以有序化,实现认知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谈信息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论出发,分析信息熵与信息量、信息熵与热熵、信息熵与统计熵等对应关系,阐述了负熵即信息熵的存在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习心理过程可用熵变与有序化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孤立系统总是在熵的增大过程中趋于无序,开放系统的总熵则可在外界负熵流作用下减小,系统实现有序化。人脑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得以有序化,实现认知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熵理论”从生命体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方面来研究了开放的非平衡态生命系统在吸收环境提供的能量、物质和信息后,生物熵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在此情况下,生物熵逐渐减少.正是这个负熵高能生物自组织,使生物不断生长、发育和变化.我们给出了这个生物自组织的特点和生化反应的生物熵变化规律,以及在生命体中生物能量、物质和信息相互转变的新的热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物体内的熵与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推导一般开放系统中的熵产生率恒大于零,和定态中的熵流必然小于零,得知外界环境流入生物体内的熵是个“负熵”.负熵对生物体极为重要,文中还用耗散结构理论作出了粗浅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简析信息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论出发,分析信息熵与信息量、信息熵与热熵、信息熵与统计熵等对应关系,阐述了负熵即信息熵的存在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各国语言、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要实现翻译同时在语言、信息、形式上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但译者却能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对文本理解的桎梏,不断接近翻译实际价值的等价。若把翻译过程看作是熵化的过程,那么引入熵定律,则能探究出翻译过程中信息及价值缺失的原因。据此,通过分析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中的翻译意图熵,则能探究出译本异同的原因。分析初步得出,引入翻译负熵流,即可降低翻译意图熵的产生,提高译文的忠实度,使译文的价值尽可能达到与原文一样的价值,实现翻译负熵等价。  相似文献   

10.
图书流通系统“熵”稳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力学角度看,图书流通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系统,流通部乃至图书馆正是以“负熵”而生存的熵态系统。本用熵语言阐述了流通部如何快速有效地发挥其系统的信息功能,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德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四个特征。耗散结构理论对德育系统的启示就是,通过引入负熵、打破静止、建立自催化机制和创造有利的涨落,使德育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规束是基于理想、价值、责任、德性、内省等个人精神追求与自我完善基础上的自我控制或道德自觉。道德规束是确保制度正义实现的德性基础,是构建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核心要素,它在与制度约束、社会文化环境约束的交相辉映中共同实现对权力运行主体的持续作用、协同作用和整体作用,从而使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的构建真正不落制度建设或道德建设的单向度而徒劳无功的窠臼。  相似文献   

13.
从德育环境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分析了家庭教育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网络文化环境、影视书刊传播媒体等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信仰对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选择产生着重大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社会转型以及道德转型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生活,使他们出现了道德信仰上的危机。为此,需要构建一种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道德体系,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信仰形成。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社会心理环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濡化作用的特点、途径及健康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员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组织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高校党员道德教育机制是指基于高校党员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方式而建构起来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员道德教育机制,必须进一步拓宽党员道德教育实现路径,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创新管理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党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德育方法是德育过程的实践环节,直接影响德育效果。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主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后天形成的教育素质。德育方法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活动,互动方式实现的一般过程是一种理论模型,这种理论模型虽然有理想的成分,但能帮助实践理清思路。德育方法的实施具有综合性、个性化、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南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关系。方法:用团体施测方法对410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小五、初二学生及哈尼族学生的道德发展得分有一致性,男、女学生的道德发展也具有一致性;昆明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元江学生。讨论: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关非常显著,学生对道德认知的内化是影响其道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