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高地应力大断面煤巷变形特征及难控制的原因,通过模拟无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结合现场巷道变形破坏情况,合理运用锚杆、锚索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提出及时抗、滞后让、重点在顶的控制原理,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下变形破坏特征,有针对性提出合理有效的支护工艺。通过现场实测验证出支护结构的对高地应力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采用锚杆支护作为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方法。采用锚杆支护解决巷道变形问题,关键在于确定围岩松动圈厚度,然后加以控制。拟运用超声波来检测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根据检测结果,最终确定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软岩复合顶板高应力巷道围岩强度低,应力高,加上侧压大、结构松散,变形量大并持续交形,难支护,用工字钢棚和普通锚杆支护之所以变形严重就是由于支护体的特性和围岩的变形力学特性不耦合造成的.采用组合锚杆和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顶板,在巷帮采用锚索加强支护,不仅提高了巷道的围岩强度,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控制了围岩的进一步变形,促成了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城山煤矿3B#煤层现场实践方案的观测可以得出: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采取了综合运用巷道卸压和增加巷帮锚索支护以及对煤柱的锚索加强支护等方式,使围岩的大变形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断面收缩率为23.5%,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米村矿2 8煤柱上付巷外段巷道围岩移动变形的观测,分析软岩巷道围岩移动规律,采用反分析法反推作用在巷道支护上的围岩压力分布,对煤矿巷道主要的几种支护形式进行介绍,结合本矿工作实践经验,采用工字钢联锁加固U型钢支架支护巷道,增强了巷道的整体抗压能力,有效降低了因应力高度集中造成局部巷道支架扭曲变形甚至破坏情况的发生,减少了巷道的重复支护,降低了巷道的支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位于淮南矿区的朱集西煤矿井深1000m,-962m水平巷道围岩变形就越来越明显,巷道变形机理复杂,对支护方式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矿井巷道围岩表现出的明显的大变形对安全生产效益带来挑战。从理论和实际经验来说,解决朱集西煤的技术难题及矿井建设的迫切问题就是解决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朱集西矿深部巷道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深部矿井巷道围岩的力学形态和变形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长期的巷道变形的观测,并利用大型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了朱集西煤矿深部巷道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深部矿井巷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分析了深部矿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论文利用FLAC3D工程模拟软件,模拟巷道顶底板不同岩性情况的力学特征和变形机理,得出了巷道的破坏的原因,提出巷道的支护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建紫云到望谟高速公路紫云隧道临时加固护拱拆除案例,介绍了拆除护拱的施工工艺,结合现场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手段,对护拱拆除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与内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施做护拱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变化显著,护拱施做后围岩逐渐趋于稳定,拆除护拱过程对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结构影响不大,可进行护拱结构拆除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正阳煤矿一采区3B#煤层回采巷道深井支护问题,使深部层掘进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通过总结支护案例,运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计算,并根据现场围岩观测及时反馈的深井支护围岩变形信息进行分析,说明浅部支护方式已不能达到深井支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受深井高地压及复杂围岩应力环境影响,孤岛工作面巷道在掘进与回采期间变形严重,难以满足安全高效回采的要求。针对潘三矿1472(3)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难题,提出了顶板以锚索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巷帮锚索桁架为核心的巷道围岩变形压力深部转移支护技术。经现场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