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术语有所指称是科学实在论的一个基本信条,它和"述谓问题"一起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基础。然而,反实在论者怀疑乃至否定理论术语能够指称"客观实在"的可能性,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当然,第三个版首本先回避,然后又面对)指称问题而肯定理论真理性的"结构实在论"发展起来,并被认为是捍卫科学实在论的最好途径。通过对结构实在论三个版本的分析,即认识版本、本体版本和知识论版本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结构实在论的三个版本之间对待理论术语是否存在指称的态度是不同的,即认识版本"悬置"了理论术语的指称是否存在的问题;本体版本"否定"了理论术语有所指称的问题;而知识论版本是肯定理论术语有所指称。  相似文献   

2.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构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其结构进路均是固定真理收敛的。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却是非固定真理收敛的。那么在这种非固定真理收敛基础上的结构进路中,新理论具有的先进性是什么?或者说结构进路的指向性是什么?基于此通过对比CSR与其前理论在结构进路对固定真理收敛的态度上的差异,能够分析出产生这种非固定真理指向性的原因。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又认为理论进路是连贯一致的研究纲领,因此从研究纲领的角度,以反常及消解入手可以分析这种结构进路的导向内容。最后文章认为建构版本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的。  相似文献   

4.
在回应结构实在论对建构经验主义的挑战中,范弗拉森提出了结构经验主义的思想。按照范弗拉森,任一对象的内部元素都可以被赋予无数种合理的组合结构,结构实在论者要把那些本质的结构纳入研究视野,但却没有给出这种本质与非本质区分的合理根据。结构经验主义强调,具体语境决定了经验上恰当的组合结构。尽管结构经验主义理论还有许多困难,但还是丰富和完善了范弗拉森早期的建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时空实在论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空实在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到目前为止,所有时空实在论的方案都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些困境。要全面理解当代时空实在论,必须从其哲学和物理学渊源上进行分析。论文从时空的形而上学定位、物理学时空的理性化思考和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融合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时空实在论的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空实在论发展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7.
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用语义方式表述的两种不同形态的非实在论,当中涉及"真"、"假"、"指称"、"真值条件"这样的语义概念.布高西昂认为,针对真值条件内容概念的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内在地不一致的,从而可以先验地予以拒绝.本文详细分析布高西昂的论证,揭示其论证的缺陷,以及分析布高西昂与其批评者达维特之间的争议,消除他们对用于表述非实在论的语义概念的误解,尝试为真值条件内容非实在论给出一致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语句的成真条件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语句意义的标准?第二,在语句的真值与语句所表达的事实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或符合关系?第三,逻辑中的排中律或二值原则在判定语句真值时是否仍然有效?对于这三个问题,实在论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反实在论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或逻辑真理本身是否需要辩护等问题上存在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观。逻辑的实在论观点能说明逻辑真理的客观性、普适性和认识论价值 ,但需要精致化  相似文献   

10.
从意义理论的视角看,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是观的超越证实的。反实在论采取了两个策略对实在论发难: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为此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该反驳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它假定的前提仍需要论证,但它从语言分析入手探究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哲学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