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小清  蔡慧英 《教育研究》2021,42(5):137-147
科幻故事是前沿科技未来发展图景的社会性文化投射,是研究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材.以社会性科幻作为思想实验载体,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性能和人机交互程度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人机扩展、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扩展等四类典型的社会性科幻故事.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典型场景的社会性想象,研究揭示出人工智能在促进人类与社会发展上的四种效能:延伸人体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增强人机协同的有效方式、引发智能生产倍增的新型载体、变革社会关系与结构的驱动力.因此,为了顺应人工智能驱动下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把握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核心价值取向,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关键要素,从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重塑知识观及教学创新模式、未来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等维度,形成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路径.最后,需要着眼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迁,科学治理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顾小清  蔡慧英 《教育研究》2021,42(5):137-147
科幻故事是前沿科技未来发展图景的社会性文化投射,是研究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材.以社会性科幻作为思想实验载体,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性能和人机交互程度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人机扩展、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扩展等四类典型的社会性科幻故事.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典型场景的社会性想象,研究揭示出人工智能在促进人类与社会发展上的四种效能:延伸人体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增强人机协同的有效方式、引发智能生产倍增的新型载体、变革社会关系与结构的驱动力.因此,为了顺应人工智能驱动下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把握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核心价值取向,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关键要素,从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重塑知识观及教学创新模式、未来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等维度,形成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路径.最后,需要着眼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迁,科学治理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未来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变革,研究未来教育赋予的前瞻性,对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价值。本文紧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趋势,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来教育的研究,从未来教育的模式、未来学校的变革、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未来教育学科建设的本体、未来教育的预警、对待未来教育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等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未来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研究建议,旨在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2020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描述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和无边界学习。2020年12月,世界银行发布《实现学习的未来:从学习贫乏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报告,提出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公正的、开放的教育系统,以实现教育的未来愿景。同样是在2020年,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聚焦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在政策高度上,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逐步描绘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全社会育人新样态。大德育观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文章尝试通过对此报告的解读,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转型”的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接着,文章重点解读了报告提出的“一个理念”、“两个回应”和“多元主体”,指出未来学校的发展旨在弥合经济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的矛盾,关注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设计与学习经验培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以推动学校转型;然后,文章对当下行动与理念之间存在鸿沟这一现实进行了反思,提出从人才培养、意识与行动转变、理念强化三个角度进行改革;最后,文章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提供策略参考与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特尔(R)未来教育所体现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其以任务为驱动的自主式学习,以学员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技术为支撑的探究式学习,以活动为主线的案例式教学,以合作为促进的实践性学习,以评价为导向的反思型教学特点,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其可为空间是什么?本研究通过聚焦OECD “教育的创新与未来”这一领域的工作,结合预期理论中的“未来素养”对OECD指向未来的技能进行系统反思,澄清OECD视角下教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研究发现OECD应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变化,从预测视角提出了若干胜任未来的能力,这延续了教育作为社会功能的思路;自2018年始,OECD开始运用预期理论,展开对教育未来和技能的多重想象,超越了以往的功能论,凸显了教育在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可为与引领性。从OECD的视角变迁与折衷路线中,研究认为人始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当人类具备有关“使用未来”的知识和技能时,教育可重塑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也具备了多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英特尔(R)未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它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正在形成与发展,但怎样使得学生对自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学的心态呢?应用"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特尔 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它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师资培训观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21年4月25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以及"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五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其中,社会趋势包括远程工作和学习、数字鸿沟扩大、心理健康问题;技术趋势包括广泛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增加使用学习技术、促进在线教师发展;经济趋势包括减少高等教育经费、需要新的和不同的劳动力技能、不确定的未来经济;环境趋势包括气候变化、工作差旅减少、可持续发展;政治趋势包括在线全球化增加、民族主义兴起、高等教育公共资金减少,并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六项关键技术和实践,即人工智能、混合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认证、开放教育资源和高质量在线学习,以及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报告使用技术预见方法的"设想替代未来"和"四种场景原型"工具,预测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四种未来发展场景,即增长场景、约束场景、崩溃场景和转型场景.文章系统分析了《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科学使用智能技术,完善教育数据伦理规范,实现数据和技术的双向育人价值;采取混合课程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促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创变;构建高质量的能力微认证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特定技能,精准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关注在线教学质量,研发适切的在线与混合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质量在线学习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英特尔(R)未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它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正在形成与发展,但怎样使得学生对自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学的心态呢?应用"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该报告是人类社会发展处在特殊的状态下面向全球发布的,显示人类教育当下存在价值分裂与行为孤立的隐忧。为了面对挑战,该报告以立约的方式呼吁全球行动起来,通过确立教育公共目的,重新构想人类的未来,推进教育向真正的和平、公正、可持续的未来转型,重申保障人权原则,建议在教学、课程、教师、学校和跨时空教育等五方面进行变革,鼓励最广泛的社会参与。中国教育界应积极参与应约,解决内部存在的教育均衡、教育权利平等之类的突出问题,推进教育多样化,满足学生成长与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共建教育的未来,并通过教育的变革创造全人类共享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危机引发的教育改革危机,促使学术界引入教育系统设计的思想.根据教育系统设计中教育图景的三维架构,即关注焦点、设计范围与关系图式,基于制度、行政、教学、学习四种不同的中心,可以设计不同的但是同样复杂的教育系统.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新教育图景必然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系统.随着教育系统设计中心的转变,必须超越学校边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4.
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它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正在形成与发展,但怎样使得学生对自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学的心态呢?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系统与全球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需要一个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在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中,描述了教育4.0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以案例方式展现了向教育4.0过渡的16所学校的教育模式。这一《报告》对我国的教育决策者和学校领导具有五个方面的启示: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4.0的内在联系,达成教育4.0共识;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习范式、教育场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素质,加快融入教育4.0,迈向未来学校。  相似文献   

16.
对未来的憧憬与预判是人类的天性。教育技术工作者科学、前瞻地分析未来的可能性与现实桎梏,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当前教育技术学界对未来的预测言论,主要由秉持技术是变革未来教育的最重要驱动力的开发者和推广者发布,技术的使用者不但缺少话语权,还承受着预测失败的风险。当前教育技术的未来预测存在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少行动验证、单一技术视角解读未来情景,以及忽视教育教学主体等不足。对技术的轻信或迷信,使得部分未来预测呈现出有悖教育教学规律的倾向,是以物的逻辑压制人类言行。这类缺乏科学根据与方法的未来预测,内隐工具主义、空想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主义、效率主义、利益主义等价值导向,导致其走向庸俗化、娱乐化、随性化、浅表化,极大地限制了未来教育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教育技术的未来是实现了教师解放的"可选择的未来"。"可选择"意味着要打破被技术左右的工具性认识,追求事物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将更多的教育技术利益相关者纳入未来预测的过程之中,实现从现实技术压迫走向未来技术解放。"可选择的"教育技术未来预测,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随着技术、实践以及人类理念的变化,从人和现实出发,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洞察未来。  相似文献   

17.
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已呈蓬勃之势,而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信息化建设对未来教育的赋能作用,在简析教育信息化总视图后,文章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例,重点从未来教学、未来教研及未来学校管理三方面做出具体论述,并对未来教育中信息化发展趋势做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25年左右会发布一份关于教育的全球性报告.《学习的人文主义未来》是世界各界学者为响应计划在2021年底发布的第三份报告的工作倡议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思考.《学习的人文主义未来》在充分征求了全球500余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后,从文化与环境、公民责任心、重新定位教育体系、创新与科技以及知识与变革五个方...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变革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图景的设计。如何基于未来重构变革框架、调整变革方案,已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变革能力的关键。"明日的学校教育"项目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动态分析,描绘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种种可能图景。当前各国的具体学校变革实践以未来为指向,展现学校发展的不同路径。正是在图景勾勒与行进途径两个维度上,学校变革实践中未来思维的特征愈加彰显。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使想象正成为现实,未来研究方法论是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的扩展。本文运用未来研究方法论,从未来想象、未来社会、未来知识生产、未来学习、创造中的未来五个方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蓝图进行描述、预测、探索与解释,审视与省察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行动措施。未来想象通过科幻故事探索和理解未来高科技实践的应用场景,人与人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人工智能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未来社会分工、劳动力市场以及人才结构变革带来全新冲击。未来知识生产自动迭代、科学共识的建立更为高效;未来知识传播多模态立体化、超越学科界限;未来知识进化呈现碎片化及适应性。未来学习将呈现个性化、自适应以及终身学习的新样貌。创造中的未来应平衡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理性统合组织、文化、人员、环境,努力打造自适应的教育生态圈。本研究旨在厘清未来教育的科学走向与规律,勾勒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应用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