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有着悠久的修学旅行传统。受当时日本及欧洲国家学生修学旅行的影响,民国时期师范生开展了内容丰富、范围域广的修学旅行活动。师范生修学旅行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受益于相关制度的支持和经费政策的保障。民国时期六所高师开展了以参观考察国内外教育及实业发展状况和自然风光、文化史迹等为主的修学旅行活动。师范生的修学旅行活动兼具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双重特性,活动目的兼顾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活动空间广涉国内外多场域,活动保障源于经费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多方支持。师范生在参与修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构建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是:重方案手册编写,轻意识理念更新;重活动形式多样,轻内容动态生成;重学校自主开发,轻协同整体构建.因此,需要树立教师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意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顶层设计、建立"U-S-I"研学旅行合作共同体、构建研学旅行监控反馈机制,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区学校是破解日本教育存在的制度性疲倦以及构建新型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战后日本学校与社区关系嬗变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日本官方政策推进的必然结果。作为社区学校制度核心的学校运营协议会从制度上保障了相关方共享权限和责任,以协同推进有效的育人活动,主要包括协同各方制定和完善学校运营基本方针、协同各方解决学生指导问题、相关主体协同制定学校社区合作课程、协同促进学校工作方式的改进、通过监护人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开展相关助学活动等。其协同育人实践的成效得益于有效机制的支撑,即学校运营协议会是协同的重要平台,目标的共享是协同的前提与基础,团队学习与对话及协商是协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每当第二个学期开始,日本各所学校的修学旅行也拉开了序幕。先前的修学旅行地点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日本首都东京或古都奈良、京都等地,形式也以观光旅游为主。因此,经常会出现好几个学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地方参观的现象。但最近,无论是修学旅行的地点还是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充满时代个性。修学旅行作  相似文献   

5.
体育研学旅行作为学校体育与研学旅行衍生的教育手段,对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研学旅行的要素构成、科学内涵、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进行阐释,并提出其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管理体系;夯实基础建设,加快研学产品转型、升级、改造;深化体教融合,增强体育学科认同;强化运行机制,全方位为体育研学旅行提供安全保障;构建高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育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日本尤为重视教师ICT应用指导力的发展,并实行以多元协同共育为鲜明特征的提升策略。文部科学省采用政策引领,以更新标准促进目标明确化、以提供范式促进路径清晰化;高校、地方教委及中小学开展多样探索,以加强体制建设与行政合作完善制度保障、以改革教师研修完善质量保障;协会组织通过开展调研支持行政决策、以资格认定提高学校热情;企业通过派遣ICT支援员进驻学校,协助整合资源并提供智力及数据支持。借鉴日本,我国应明确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理念,构建紧密联系、分工明确的协同体系,兼重知识技能与道德伦理的协同内容,落脚实践、注重评价协同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均衡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呼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在乡村小学的普及和提升。调研发现:北京市房山区乡村小学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存在教育目标定位有偏差、对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把握不到位、课程开发与校本文化脱节、没有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和保障机制;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有所欠缺;远郊区缺乏比较成熟的研学旅行基地;学校与第三方机构间协作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尚不成熟。建议:学校要作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研学旅行活动的保障机制;教师要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生长点,提升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加强多方合作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引入高端智库开发基地课程;通过学校主导、第三方机构协同的方式,形成校内外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促成课程开发落地。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然体验活动”指登山、露营、郊游等户外活动和观察星空、动植物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学习活动,其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小学教育全面推行的“自然体验活动”,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活动建设模式,研发具有“学科融合”理念的活动设计方案,且构建了一套较完备的评价系统。日本“自然体验活动”的体系构建、活动设计、评价系统对我国小学教育中推行研学旅行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课程化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做好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是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保障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分别就完善研学导师准入机制、保障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经费、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备课、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化、聚焦课程主题、补充式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体现“知识”与“见识”的融合、以研学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实施、生成性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提出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存在的目标笼统、内容零散、形式僵化、评价单一等问题,山东省烟台第五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与实施。首先是基于学校教育哲学凝练德育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并基于此设定序列目标,建立“三域五维”进阶式道德素养目标体系;其次是采用模块化思路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主题性学习等形式推进课程实施;再次是改进评价方式,通过多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最后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保障德育活动课程真实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