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道德在本质上不仅是自律性的,更是他律性的,而道德他律性是通过社会制度安排和规范约束来实现的.他律性也是作为公共道德一种重要形式的公民道德的基本属性之一,公民道德建设不仅仅靠道德教育就能实现,它有赖于他律性的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合理安排与供给.制度安排为社会制度体系的建构提供必要的基本价值理念、道德价值论证和社会道德资源支撑.社会制度构成了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基础和新视域,社会他律性的外在制度约束和规范,是维持社会正义和社会道德秩序建构的基础;社会制度为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性资源,也是个体追求道德自由的秩序保证.  相似文献   

3.
篇章作为发话者与受话者通过篇章文本进行的有意图、有结构、有效应的言语行为活动,篇章结构的形成是发话者对特定受话者接受心理的适应。根据受话者在理解篇章时的两种心理需求:“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建立图式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两种篇章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图式建构结构”。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直接影响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社会“技术—经济范式”的进程,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通过教育系统表现出来的力量对比变化。基于技术革命的经济长波运动决定了社会利益生产与教育创新的路径与周期性,教育创新应以有利于我国顺应经济长波规律的赶超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的协同作为价值标准,以有利于我国在此过程中形成与演化符合“毁灭性创造”机制的“技术—经济范式”为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5.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之际,重新设计作为教育变革媒介的学习空间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然而,当前对学习空间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文章首先立足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交叉混用现状,通过概念辨析得到学习空间是中介物,是学习发生的间接支持条件,学习环境是刺激物,是学习发生的直接支持条件;其次,通过认识发生过程与生物学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类比,得到学习空间具有“居所”与“转运”双重属性;最后,基于双重属性提炼出学习空间的结构要素,“居所”属性锁定的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转运”属性锁定的工具性客体和对象性客体。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在英国学派的理论取向变化中,存在经典英国学派、社会连带主义转向、地区转向和实践转向四种国际组织研究进路。英国学派的不同理论取向始终围绕国际组织是否具备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以及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制度关系两大主题对国际组织展开研究。经典英国学派的理论取向,决定了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但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制度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社会连带主义转向依然未承认国际组织的国际社会制度属性,但将国际组织视为人权制度化的工具;地区转向将国际组织视为国际社会的次级制度,认为首要制度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有条件的单向关系;实践转向继承了国际组织的次级制度属性,提出首要制度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辩证的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已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在这漫长的变迁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了一种价值反思范式。这种范式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默契”,它以教材属性和选文特征为具体价值表征,并延伸至教材体系建构的各个层面。新时代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知识性与科学性互证,典范性与创生性兼容,意识形态属性与时代性共生,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在此背景下,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既要观照历史书写进程中的“默契”,还要加强价值反思,重构价值选择,推动价值生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为教材价值的“存续”赋能。  相似文献   

8.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解释范式之上,而对农民工自身的文化逻辑分析相对不足。通过对既有小农行动逻辑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技术属性,价值属性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属性。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属性不仅是一种目的属性、主体属性,也是一种批判属性和建构属性。充分揭示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属性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认识,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课堂诊断:走向校本的教育科研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校本教育科研最基本形式的“听课、评课”,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或弊端,因而它必须改造、必须完善、必须提升、必须进步。而针对其提出的学校“课堂诊断”研究,具有教育科研的重要内涵和属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育科研的范式和方法。由前者转向后者,是学校校本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学校校本教育科研的一次“质”的跃升,其实践建构主要包括“五大操作理念”和“五项行动方略”。  相似文献   

11.
科技强国战略离不开高校的支撑,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职能对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践履价值,同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及扩大社会影响力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效应,二者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之中。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构建面临着认识层面"三重三轻"、服务层面"四多四少"、政策层面"五个缺少"等现实困境,完善体制机制以实现能力构建的具体路径包括:设计顶层机制,确保协同发展, 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有序运转, 完善激励机制,确保服务效率, 完善信息机制,确保共建共享,形成良好的计划、行动、实施、反馈立体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自然属性视角、社会属性视角、教育属性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和理解“什么是学习”,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互动、学习动机存在着“四维度”的反思命题。以此职业教育学习论的路向应该包括:以“社会”为核心,搭建“多元跨界”的学习内容新平台;以“开放”为理念,建构“多维扩展”的学习方式新平台;以“对话”为方式,创设“多维互动”学习情景新平台;以“幸福”为目的,生成“个体完善”成为学习内驱动机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明”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教育学问题,斯蒂格勒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解释。通过解读爱比米修斯原则与普罗米修斯原则,斯蒂格勒确立了发明问题的先行缺陷结构,即人的意外悬临必须求助于体外“义肢”。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方法,通过整合多学科性的技术哲学理论,特别是深描勒鲁瓦-古兰确认的考古人类学成果,斯蒂格勒指认,人是一种“义肢”性存在,“人的发明”乃是区别于动物遗传性获得的“后种系生成”,其隐秘机制即“谁”与“什么”的双重“延异”。教育作为一种“义肢”,与“人的发明”具有深度意蕴关联。“教育即‘人的发明’”这一命题可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得到解释,三者构成一种个体生命进阶的教育性秩序,主要表现在个体教育生命原初背景的奠定及其进一步在异质性场域的打开,以及作为一种延展性生命空间的拓宽。随着“义肢”生命助产性滑向对人的本质性奴役,教育必须警惕臣服性技术接受,重视抽象性思维能力塑型,以及强调泛在性具身认知以抵御现代技术的座架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治理体系正经历从传统社会治理向“互联网+社会治理”转变,其中数字建设是发展基础。江苏以数字建设为依托,从制度保障、构建平台、凸显特色三方面探索实践“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做法及其成效。为加快发展“互联网+社会治理”,推进江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运作标准,强化信息共享、推进协作联动,建强人才队伍、提高治理水准,加强网络防控、保障信息安全等应对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纵观新中国70余年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进,政府角色、资源配置方式、建设路径、制度运作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制度自信日益凸显,但渐进式政策制定模式、政府主导的政策执行过程、效率优先的政策价值基础仍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总体特征。由此,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关于“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参与者”、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与公平以及制度运作的适度性等问题。未来,提高重点大学政策决策的民主与科学性,进一步明晰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在重点大学建设中的权责,完善重点建设的制度体系与配套政策,处理好重点与特色的关系,平衡重点与非重点、公平与效率等关系问题将成为“双一流”建设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接轨的产物,科技素质既是其核心素质,也是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精准供给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科技能力与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支撑""以农民为主体,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从而精准化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教师教学技术体系将从“信息呈现”范式走向“信息处理”范式,实现“精准培养”的功能旨趣,构建以“组织技术”为中心的基础结构并凝结教师“教学生学”的价值共识。“信息呈现”范式的教师教学技术体系将形成摆脱教师个体依赖和时空限制的语言技术体系,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技术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序进行的组织技术体系,监控教学过程和描述学习轨迹的教学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智者与苏格拉底对“技艺”理解的差异,让“技艺”成为哲学的重要话题。智者将“技艺”视作一种基于感觉的能力,能够对“现实”做出判断、给出对策并寻觅操作的适当时机。苏格拉底认为“技艺”是“知识”,是对目标的通晓和熟知,也是对知识体系信仰与实践。智者和苏格拉底“技艺”的观念分别显示出“艺术”和“技术”的意义,在“技艺”观念的变化中,理智化、科学化的“技术”意义逐渐显现,非理性、创造性的“艺术”意义逐渐退却,“技艺”的两种哲学意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为基本,基于"一轴六核"教学理念进行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一轴即是以课程育人目标为纵轴,六核是以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底盘各个系统功能、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关键系统发展史、前沿技术现状、教学团队科研成果为核心支撑.基于育人目标成效,通过修改及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使得底盘构造课程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