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1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属Ⅲ-Ⅳ级,且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水肿者及合并原发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将115例分为常规组50例和参麦丹参组65例。  相似文献   

2.
罗志红 《知识窗》2010,(2X):40-41
目的:探讨成人与青少年患者的口腔正畸心理;方法:将近3年48例年龄7~38岁的正畸患者,对其7种最常见的正畸心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与青少年患者仅在怕痛一种心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与青少年患者大多数正畸心理是相同或相似的,仅在个别的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老年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功能为NYHA IV级,经规范洋地黄强心、利尿剂利尿和硝酸甘油扩血管效果欠佳的老年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rh BNP治疗组(rh BNP组)31例,米力农治疗组(米力农组)31例。观察2组患者呼吸及心跳频率、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心静脉压(CV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并观察肝肾功能。结果:rh BNP组较米力农组患者的心率,肌酐及NT-pro BNP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分别是(25.6±8.7)次/分,(18.5±7.3)次/分(p0.05);(68.2±11.8)μmol/L,(46.4±10.9)μmol/L(p0.01);(687.7±221.5)ng/L,(430.4±170.9)ng/L(p0.01)。rh BNP组较米力农组患者的LVEF的增加水平有明显差异,分别是(8.1±4.7)%,(5.5±3.3)%(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VP、NYHA心功能分级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则无明显差异,分别是(56.4±10.3)u/l,(47.8±2.6)u/l(p0.05);(5.4±3.3)cm H2o,(4.0±2.8)cm H2o(p0.05);(1.3±0.3),(1.0±0.4)(p0.05);(15.1±8.7)/分,(12.5±9.3)/分(p0.05)。结论:rh BNP治疗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和ICU住院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90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组,共分为三组,对照组予常规抢救药物干预,治疗A、B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干预,治疗A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基础生命支持阶段干预,治疗B组于心肺复苏中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干预。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的Lee氏心衰积分、NT-pro 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生命征指标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NT-pro 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前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A、B组经SFI干预后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1,且A、B组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经治疗24H、48H后,治疗A、B组均优于治疗组,且A、B两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各值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于心肺复苏早期基础生命支持阶段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衰症状,降低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维持生命征平稳,这可能与参附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复苏后心肌损伤、调节RASS系统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显像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运用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式:对经多层螺旋CT扫描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36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与放射性核素显像联合运用来判断静息心肌灌注和运动负荷灌注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变阳性检出数23例;占总数63.89%;核素静息灌注显像显示心肌缺血改变阳性检出数24例,占总数66.67%,运动负荷灌注显像显示心肌缺血改变阳性检出数29例,占总数80.56%。放射性核素显像运动负荷灌注成像对心肌缺血显像与超声动态心电图阳性检测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与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缺血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特别是运动负荷灌注显像技术显示心肌缺血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媚媚 《大众科技》2021,23(5):75-77,109
目的:对比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本研究纳入124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缬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心脏彩超、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酐、血脂、电解质、脑钠肽前体、6分钟步行实验(6MWT)、预后情况.结果:两个治疗组在治疗后,对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钠离子、钾离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脑钠肽前体、6MWT以及心脏彩超各参数(LVEF、LAD、LVEDD、RA、RV)的改善明显优于缬沙坦,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心衰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疗效优于缬沙坦,并能更好地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晓育 《中国科技信息》2009,(22):187-187,189
目的探讨氨力农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需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改善通气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必要时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力农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疗程10~14天。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压(PAP)等检查。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PaCO2、PAP明显降低、PaO2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63.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氨力农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1例,年龄61例89岁,平均74岁.进行性排尿困难8月~13年,平均6年.尿潴留24例.膀胱造瘘4例,并发膀胱结石8例,肉眼血尿4例,尿路感染14例.肾功能不全8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慢性肺气肿4例.按照ROUS标准,前列腺Ⅱ度增生38例,Ⅲ度增生16例,Ⅳ度增生7例.B超检查,残余尿92~820ml,平均204ml.前列腺体积(计算公式=π/6×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为63-48cm3,平均80.2cm3.折算为重量平均为84.2g.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CIPSS)20~32分,平均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5.1分.  相似文献   

9.
门诊抢救62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当代人十大死因之一。急性心肌梗塞 ( AMI)在急诊门诊屡见不鲜 ,典型 AMI均能及时诊断进行抢救。遇有无痛性如以恶心、呕吐来的胃肠型心梗及酒后 AMI及疼痛部位特殊性 AMI均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 ,延误抢救时间 ,现将门诊抢救 62例 AMI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993~ 1 998年急诊门诊抢救 62例 AMI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 〔1〕,对于典型胸痛、大汗淋漓、心电图定位明确者立即开始溶栓等一系列治疗。发病特殊 ,心电图不典型者均及时加作了心向量、心肌酶检查 ,短时间内也确立了诊断。抢救成功 5 8例 ,死亡4例。 62例中男 42例女 2 0例。年龄 32~ 80岁。 32例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定位明显。饮酒后发生 6例、特殊部位疼痛 4例、无痛性 AMI2 0例包括胃肠型 1 4例。2 门诊要善于识别急性心肌梗塞遇有下列情况时要随时作心电图 :1既往有冠心病时常胸痛 ,本次突然胸憋、气喘 ,有难以忍受的胸痛 ,含硝甘不能缓解者。2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一般状态较差的老年人 ,用解痉药物不见缓解。3突然出现意识改变、晕厥、抽搐无脑血管病史者。 4无明显胸痛、突然有心衰或周围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谈西藏地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8岁至86岁,其中儿童1例,少年9例,青年25例,中年11例,老年20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乏力、消瘦58列、咯血占4例、胸痛、气促22例,头痛8例,发热23例其中最高体温40℃最低37.3℃。Ⅰ型肺结核2例、Ⅱ型肺结核11例、Ⅲ型肺结核44例、Ⅳ型肺结核9例。我科患者大多数为痰菌阴性,痰菌阳性4例、血沉异常24例。结核抗体阳性者8例。并存其他合疾病、合并痢疾1例、麻风1例、梅毒1例、乙肝25例。两型以上肺结核37例,治愈36例,好转23例,未愈6例,死亡1例。结论西藏地区肺结核多发生于牧区高海拔偏远地区,因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尤其是秋冬季节更有利于结核菌的存活、生长、繁殖和传播,且当地居住环境恶劣,经济状况差,不注意通风,缺乏相应卫生保健知识,发病初期大部分具有上呼吸到感染症状,易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发病后不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极易发生相互传染。近年来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提高,政府对基层卫生保健事业上加大力度,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1、临床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系稻田型,发病于稻子收割季节8—9月,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50岁。 2、诊断依据:①有明确流行病学史;②典型临床表现;③X线突出的肺部改变过程。 3、临床表现:钩体病肺出血型表现较为复杂,轻者仅痰中带血,肺纹理增加;重者口鼻涌血,肺部X线呈大面积弥漫性阴影危及生命。主要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排螺旋CT扫描,根据图像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本组52例,无0级表现,Ⅰ级7例(13.5%),Ⅱ级22例(42.3%),Ⅲ级15例(28.8%),Ⅳ级8例(15.4%).CT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囊状或毛刷状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增宽、狭窄、消失和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诊断及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4—2004年间采用西医的现代化高科技诊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原理作指导,用纯中药制剂“顽鼻灵”鼻疗治疗本病10000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神奇疗效。现整理资料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0000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给患者建档案,电话随访。男性5370例,女性4670例,其中手术复发就诊病人373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2岁,病历05~30年不等。其症状、体征X线片、CT检查,均符合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诊断标准。据科学的研究分析我国健康人中大约有50%~60%患有本病,只是症状轻重而矣。二、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顽鼻灵”采用鼻疗法,不另用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在评估因非冠心病收入ICU病房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对205例非冠心病入住ICU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I,根据肌钙蛋白I最高值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及明显增高组,比较各组间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共106例患者肌钙蛋白增高,随着肌钙蛋白增高,患者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及APACHE Ⅲ评分等因素后,肌钙蛋白I增高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增高(OR:1.03,95%CI:1.012–1.05)。结论:肌钙蛋白I增高是ICU非冠心病患者住院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2病例对照组分析了12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探讨研究蒙古族农牧区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3人、人工流产次数≥3次、有吸烟饮酒史、有HPV感染为该地区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有HPV感染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双通道生物反馈技术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达到患者早期进入上肢分离运动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选取Brunnstrom分级III期50例,年龄为65岁以下。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生物反馈重建治疗模式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分肘关节伸展训练和肩关节前屈训练,每块肌肉每日15-20min,训练4周。结果: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EMG波幅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它打破了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即患者被动、枯燥的接受功能训练,利用电刺激通过生物反馈使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能尽快促进肩前屈同时肘伸展分离运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久治愈病程超过半年的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睡觉胶囊治疗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条规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0-50岁32例,50岁以上16例,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2个月。2.治疗方法采用睡觉胶囊(本院自制)每晚一次口服,每次1-6粒,10天为1个疗程。3.治疗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30例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达到7个小时以上,并完全停用西药,睡眠深沉,各种伴随症状消失,次日精力充沛);15例显效(…  相似文献   

18.
以收集大量民间单方、验方,结合祖传秘方,从熟悉的500多种中草药中,经过二十多年临床筛选、验证,制成的“烫伤油”、“烫伤粉”对深、浅Ⅱ°烫伤疗效良好。 一、临床资料 1993——1998年,以自制“烫伤油”、“烫伤粉”治疗56例深、浅Ⅱ°烫伤,患者疗效良好。56例患者皆为我门诊病人。10岁以内儿童18人,10-20岁少年8人,20-30岁青年13人,30-40岁壮年11人,40-50岁中年4人,50-90岁老年2人。 患者多为沸开水、热油类、沸菜汤等热源直接作用皮肤,以好动儿童、青壮年劳动者为多。深、浅Ⅱ°烫伤病人,最快门诊为4-5小时,最慢就诊为7-8天。患者血压、神志、精神、尿量、心、肺、肾均正常。但有15位深Ⅱ°患者,就诊体温38-39.2℃,经治疗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为术后复发预防与疾病管理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筛选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进行的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350例,门诊或电话随访诊断复发,将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复发率20.29%(71/350),复发组与对照组年龄50岁、初潮年龄≤13岁、多发肌瘤、粘膜下肌瘤、家族病史、内分泌代谢疾病、术后辅助用药、经期≥7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肌瘤数目、初潮年龄、术后辅助用药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较多,应关注初潮年龄较早、多发、年龄相对较小患者,就辅助用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张琳琳  李帅 《内江科技》2010,31(8):29-29
目的讨论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s—P法)对65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R蛋白在年龄40~60岁之间为的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08%,显著高于在20—40岁之间的与60-80岁之间的(P〈0.01);ER蛋白在直径小于2cm的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3.53%。在直径大于等于2cm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52%(P〉0.05);ER在分化程度为I级乳腺癌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67%,在Ⅱ级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3%,在Ⅲ级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35%(P〉0.05);ER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49%,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5.1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申ER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分布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