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余弦的和角公式 C_(α β)出发来推导诱导公式.从而提供了三角教材另一种可能的编排顺序,为此先求角-α与角α间的三角函数关系.设 PP′⊥x 轴与α、α的终边相交于 P(x,y),P′(x′,y′).那末,x′=x,y′=-y,r′=r,由此,sin(?α)=(y′)/(r′)=(-y)/r=-sinα;cos(-α)=(x′)/r=x/r=cosα;  相似文献   

2.
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它的一般解题步骤是:一、在所求曲线上选一点M(x,y);二、求出这点关于中心或轴的对称点M′(x0,y0)与M(x,y)之间的关系;三、利用f(x0,y0)=0求出曲线g(x,y)=0.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是对称问题中较难的,但它的解法很多,现以一道典型习题为例给出几种常见解法,供同学们参考.[例题]:试求直线l1:x+y-1=0关于直线l2:3x-y-3=0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解法1:(动点转移法)在l1上任取点P(x′,y′)(P!l2),设点P关于l2的对称点为Q(x,y),则3x′2+x-y′2+y-3=0y′-yx′-x=-13"$$$$#$$$$%&x′=-4x+53y+9y′=3x+54y-3"$$$…  相似文献   

3.
“对称”是解析几何中的常见问题 ,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文旨在对解析几何中的点对称、轴对称问题进行整理 ,以供学生参考 .1 关于点的对称(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 ,通常我们是将其化为中点问题来解决 .例如 ,求点P(x ,y)关于点M (x0 ,y0 )的对称点P′的坐标 .设P′(x′ ,y′) ,由M为|PP′|的中点 ,得  x+x′2 =x0y+ y′2 =y0 x′ =2x0 -x ,y′=2 y0 - y ,即所求对称点的坐标为P′(2x0 -x ,2 y0 - y) .(2 )曲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 ,利用对称定义 ,结合求轨迹方程的代入法即可解决 .例如 ,求曲线C :f(x ,y) =0关于M (x0 ,y0 )对…  相似文献   

4.
压缩变换     
在平面几何上有些与椭圆有关的问题,用压缩变换来解决则显得比较简单。 所谓压缩变换,就是将每个点P(x,y)变为另一个点P′(x′,y′),使得P点的横坐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导数y′=f′(x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f(x)以P(x0,f(x0))为切点所作切线的斜率.相对于传统知识而言,由导数所衍生出的"曲线的切线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点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y,x);关于y=-x的对称点为(-y,-x);关于x=a的对称点为(2a-x,y);关于y=b的对称点为(x,2b-y).这些都是关于轴对称的特殊情形.若轴是一般情况则通过设两对称点为P(x,y)和P′(x′,y′),利用PP′的中点在轴直线上和这两点连线的斜率与轴直线斜率互为负倒数这两个关系来解决的.下面给出轴是一般情况下求对称点的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设关于直线l∶y=kx b对称的两对称点为P(x,y)和P′(x′,y′),其中k=tgα  相似文献   

7.
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知识在中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在向量、函数及方程等内容之中.对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问题,用传统的方法解决就会过于繁杂,且容易出错.因此,本文笔者用代换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函数图像平移与伸缩变换的统一解法,以供读者参考.一、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设函数y=(x)的图像按向量(h,k)平移得到的图像的解析式是y′=f(x′),令点(x,y)是y=f(x)的图像上任一点,点(x,y)按向量(h,k)平移得到点(x′,y′),则点(x′,y′)在y′=f(x′)的图像上,且有①:yx′′==yx++hk,",即②:yx==yx′′--hk,".于是,把函数y=f(x)的图像,向…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坐标轴平移”教学可提前到高一“函数”章内进行,这对函数的有些问题可得到更合理的解决。例如画出y=(1-x)/(1+x)的简图(人民出版社高中代数第一册P58)只要把原式变成y+1=2/(x+1)平移坐标轴到新原点O′(-1、-1)后,便化归为反比例函数y′=2/x得图(1)。又如求函数  相似文献   

9.
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了轴对称坐标变换公式{x′=x-2A·(Ax By C)/(A~2 B~2) y′=y-2B·(Ax By C)/(A~2 B~2) (1)其中(x,y)和(x′,y′)是关于直线Ax By C=0对称的两个点。从公式(1)可以看到,对称点(x′,y′)的坐标与点(x,y)到直线Ax By C=0的距离有联系,这就容易联想到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推导公式(1),从而使公式(1)具有更明显的几何意义。本文就上述思路,给出公式(1)的一个证明方法。在证明之前,先介绍下面两个命  相似文献   

10.
对于第2类函数,因为在lny=lnf(x)中,x的允许值范围仅是y=f(x)的定义域D的一个很小子集合N,对数求导法的求导过程实际上仅在这个N上进行,因而所得到的结果y′=f′(x)仅在N上成立.对于f′(x)的定义域M上其他的点x(即x∈M-N),没有充分根据可以保证f′(x)确实是f(x)的导数.  相似文献   

11.
新编教材第一册(下)第121页给出了点的平移公式:若点P(x,y)按向量α=(h,k)平移得点P′(x′,y′),则有 利用这个公式求某些特殊点的坐标,可为某些问题的解法提供简捷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定理 设F是△ABC内的费马点,延长AF,BF,CF分别交对边于A′,B′,C′。记AA′=x,BB′=y,CC’=z,则  相似文献   

13.
命题 设F是△ABC内的费马点,延长AF、BF、CF分别交对边于A′、B′、C′,记AA′=x,BB′=y,CC′=z′.则  相似文献   

14.
对称是数学高考中常见问题之一,中学代数中讲的函数图像对称及几何中讲的曲线对称可以统称为形的对称,它不外乎关于点、直线对称。用对称方法解决高考题中数或式的运算问题,如解决排列组合、求值、证明、数列的最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难度,提高解题速度。一、形的对称概念1.两点 P(x,y)、P′(x′,y′)关于点 M(a,b)对称:点 P、P′的中点为点 M(a,b)。2.函数图像关于点对称:一个函数 y=f(x)图像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马点的一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max(A,B,C)<120°,F是△ABC的费尔马点,延长AF、BF、CF分别交对边于A′、B′、C′,记AA′=x,BB′=y,CC′=z。 1995年,吴跃生得到了如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曲线的切线作法,方法很多,本文试图利用导数知识来求作曲线的切线,可供中学教师参考。函数y=f(x)在点x_o处的导数f′(x_o)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x_o处的切线的斜率。这样,曲线y=f(x)在点p(x_o,y_o,)处的切线是y-y_o=f′(x_o)(x-x_o)………(1) 法线是y-y_o=-1/f′(x_o)(x-x_o)即x-x_o=-f′(x_o)(y-y_o)………………(2)(1)式中令y=0,得出切线与x轴的交点T的横坐标为x_o-y_o/f′(x_o),同样,(2)式中令y=0,得出法线与x轴的交点N的横坐标为x_o f′(x_o)·y_o,切线PT在x轴上的射影为MT,在Rt△  相似文献   

17.
例1 已知分别过抛物线 y~2=2px 上点 A(x_1,y_1),B(x_2,y_2)的两条切线相交于 P(x′,y′).求证:x′=(y_1y_2)/2p,y′=(y_1 y_2)/2.证明如图1,由文献[1]可知过 A,B 两点的切线方程为:l_1:y_1y=p(x x_1);l_2:y_2y=p(x x_2).又 P 在 l_1,l_2上,有y_1y′=p(x′ x_1); (1)y_2y′=p(x′ x_2). (2)式(1)-式(2)得(y_1-y_2)y′=p(x_1-x_2).又 x_1=y_1~2/2p,x_2=y_2~2/2p,代入上式整理得y′=1/2(y_1 y_2), (3)将式(3)代入式(1)得1/2y_1(y_1 y_2)=px′ py_1~2/2p,由此得 x′=y_1y_2/2p,所以  相似文献   

18.
一、混淆曲线y=f(x)在点P处的切线与过点P的切线例1已知曲线y=f(x)=(1/3)x~3上一点P(2,8/3),求过点P的切线方程。错解:f′(x)=x~2.设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为k,则k=f′(2)=4.  相似文献   

19.
讲完高中数学第四册第八章导数和微分及第九章导数和微分的应用两章后,我们尝试用后发式方法组织了一堂复习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特别是某些重要定理的条件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恒等变形能力。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我们知道,苦y=f(x)=c(常数),则y′=0(第71页公式(1))。反之,若y′=f′(x)=0,则y=f(x)=c(常数)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极值,是求极值基本方法,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对法则、定理一知半解或理解不透,很容易造成极值点的遗漏.可导函数y=f(x)在某一点x_0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是这一点x_0的导数f′(x_0)=0.因此求可导函数y=f(x)的极值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①先求函数y=f(x)的导数f′(x); ②令f′(x)=0求得根x_0; ③在x_0附近左右两侧判断f′(x_0)的符号,左正右负为极大值点,左负右正为极小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