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改革必然会遭遇传统"官本位"行政文化、行政化管理体制、内部行政化管理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等阻力,但其也具有公共治理时代转型、教育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战略和师生去行政化变革要求等基本动力支持。当前,由于阻力要大于动力,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只能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可行路径是通过重塑大学精神,改革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内部权力配置机制,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等措施逐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是推进公立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权力结构关系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必然会遭遇"官本位"行政文化、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内部行政化管理惯性、既得利益集团及高等教育政策治理思维等各种阻力,但其也具有政府治理方式转型、高等教育治理发展趋向、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国家战略、师生内在需要等基本动力支持。当前,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阻力大于动力,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应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通过重塑大学精神、破除政府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内部权力配置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推进高校教育法治等基本策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形成因素有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的根源。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符合大学的逻辑,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出现了有利于大学"去行政化"的积极因素,大学"去行政化"的动力也初步形成;大学"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已经出现,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保障"去行政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去行政化"路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形成因素有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的根源.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符合大学的逻辑,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出现了有利于大学"去行政化"的积极因素,大学"去行政化"的动力也初步形成;大学"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已经出现,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保障"去行政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明确"去行政化"的目标,能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发展学术,培养人才,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方向。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必定指向"学者""学生""学术"这"三个中心"的诗意融合。为此,高校必须通过改变行政主体中心化、学术权力边缘化、学术目标碎片化等路径来努力接近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高校的体制行政化、高校与政府的吏制统一化、高校领导班子的来源行政化、高校组织运行的模式行政化和高校文化生态的"官本位"化等五个方面。这种现象不仅有悖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不利于促进高校的个性化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战略发展。这种行政化现象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说,其根源在于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两大方面。高校"去行政化"要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和制度层面入手,进一步减政放权,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积极弘扬学术自由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又是高校去行政化的重点和难点,从高校领导集体到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去行政化依然困难重重,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健康发展。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应从领导集体、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治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大学去行政化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文化的重塑,不仅是政治层面的权力重组,也是道德层面的人心洗礼,不仅是外在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内在人格的自我修炼。对大学去行政化,大学教师既是利益相关者,也是责任相关者,既不能置身事外,也并非无所作为,应自觉以自我的去行政化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倘若大学教师保持对世俗功利的适当距离,葆有对学术的真诚与执着,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就是大学最深层次和最根本意义上的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9.
去行政化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彰显大学教师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教师的权力、树立大学教师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去行政化的价值追求。在我国M高校教师考评去行政化的尝试中,去行政化受到了来自行政管理制度、认知、理念等方面的阻力。建立管理人员专业化制度、引入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树立以学术进步为本的大学行政理念,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去行政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行政化的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探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起,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去年以来,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国内著名大学校长、知名学者、官员和大众都历数大学行政化的危害,条分缕析造成行政化的原因,异口同声地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行政化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和长足发展。借鉴西方国家高校管理体制的特点,我国应从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大学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大学民主化管理和促进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统一等五个方面,促进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历史、观念等原因,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去行政化”是高校去功利化、培养创新人才、消除内部腐败的基础.更是实现高校自主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应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动力机制:制定并出台高校章程及学校管理条例,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运行机制;成立校董事会,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内部制衡机制;实行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培养自主发展的新型领导者;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形成高校自主发展的学术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历史、观念等原因,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去行政化"是高校去功利化、培养创新人才、消除内部腐败的基础,更是实现高校自主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应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动力机制;制定并出台高校章程及学校管理条例,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自主运行机制;成立校董事会,建立高校自主发展的内部制衡机制;实行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培养自主发展的新型领导者;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形成高校自主发展的学术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改善大学治理、提高大学组织绩效的角度分析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在理论上以网络治理和专业官僚制结构理论为基础,在经验方面总结了欧洲、美国、日本和香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大学治理的实践。针对中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高校去行政化应着重增强大学独立性、增强专业人员作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强化各种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去行政化研究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行政化问题泛滥”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我国学界在21世纪初开始关注“高校去行政化”这一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实现"去行政化"的前提,高校"去行政化"是回归学术本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结合"去行政化"与大学章程的内涵以及"行政化"弊端等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真;增强教代会、工会等民主机构话语权,实现民主管理;探索建立董事会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四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而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学术界中主要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大学的去行政化结构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之后的归属以及执行方式则成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按照笔者的观点,高校应该引入类似企业法人的管理执行方式,这样对于解决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管理体制问题以及服务机制和当前的教育水平不能完整配合的情况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这样去行政化也能够使得大学的意义回归学术本位的本质,使大学本身最重要的服务对象转变成为学生和学术.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自治化、法治化改革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去官僚化、民主化与柔性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既是高校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高校遵循科学规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校外部环境的推动力和内部自身发展的拉动力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高校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大学校园内外对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原因主要源于大学"官本位"思想的日益盛行,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健康发展.大学去行政化已进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制度层面.大学行政化思想的蔓延是在危害大学自身发展的生命,而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大学体制将面临既得利益及权利格局陷入混乱的风险;不选择行去行政化改革,大学将面临背离大学本质被行政权力淹没的危险.但从长远发展而言,大学去行政化将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校"去行政化"是时下学术及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去行政化"的内涵与外延、"去行政化"的合理性以及"去行政化"的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去行政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变革中走偏,过度关注"行政化"可能导致对大学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