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损害公民、法人名誉的方式,新闻界内部或社会上的习惯说法,一般都笼统地称为“报道内容失实”,其实,按照现行法律严格划分,新闻损害名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诽谤、侮辱和泄露、宣扬隐私。对新闻损害名誉的外在形式的准确区分,有助于了解认识各种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达到避免的目的。 新闻因构成诽谤行为损害公民名誉,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贬低了他人人格的行为;若损害的是法人的名誉,则是指捏造散布不真实的消息,从而对法人的信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政治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7年 1 2月第 1版 )高一上册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在讲完了“企业法人”后 ,接着指出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它的法定代表人 (简称“法人代表”)是厂长或经理 (第 82页 )。这样 ,就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是一回事这样一个错误的意识 ,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但实际上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法定代表人并不完全等同于法人代表。我们应将二者区分清楚 ,不能随便将二者混为一谈。要说清楚这个问题 ,需要从法人说起。关于法人的确切…  相似文献   

3.
网络诽谤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媒介的诽谤行为。为了有效打击网络诽谤,我国最高司法机关颁布司法解释,明确网络诽谤行为认定犯罪的构成条件,对于准确处理司法实践中的网络诽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网络诽谤行为不仅可以以司法实践中曾有过审判实践的诽谤罪定罪处理,还可以寻衅滋事罪与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对其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9)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有何不同? 10) 我国法律关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法人的住所是如何规定的? 11) 什么是个人合伙?合伙人如何承担合伙债务?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编辑老师: 我们小区贴出标语:“加强普法宣传,人人争当法人。”我觉得标语有错,但错在哪里我说不清。我也不知道法人、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的含义,请老师指教。  相似文献   

6.
法定代表人模式是指法定代表人产生、构成及对外其行使职权的方式。法定代表人可分为单一法定代表人和复合法定代表人两种模式。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继续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即无法避免"大股东"控制现象,容易导致分权制约机制的虚设,导致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难以快速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客观需要。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定代表人模式的制度破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破冰的实质,并不是要否定现行单一法定代表人模式,而是要从根本上突破现有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局限,根据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不同类型,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法定代表人模式,即复合多元法定代表人模式,以弥补单一法定代表人模式存在的缺陷。复合多元法定代表人模式,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单一法定代表人模式和复合法定代表人模式并存,二是复合法定代表人模式的具体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7.
法人地位、法定代表人和法人章程是高校法人制度的三个主要维度.受传统影响,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在此三个方面的规定各不相同,但都比较具体而充实.相比之下,我国只在相关法律中对高校法人制度安排作出了十分笼统的原则性规定.借鉴国外经验,充实具体内容,是我国高校法人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诽谤发布是构成诽谤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原发布者发布又是诽谤发布最重要的形式。美国原发布者发布构成要件有向第三人发布、第三人明白发布者的言词与存在过错。美国诽谤法中有关诽谤的发布规定非常细致,发布规定全面考虑对名誉进行保护,发布模式有预防功能,这些都很值得我们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幼儿园作为独立的法人,也享有名誉权,侵犯幼儿园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申请与受理 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 公证申请表应证明下列内容: ①申请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证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②申请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③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④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①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12.
判断过失的客观说主要是以"第三人"的标准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安全注意义务。该"第三人"为法律虚拟的理性人。我国司法实践中在判断过失上采用客观标准可按照以下步骤:存在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等法定标准时,先依据法定标准判断;在某些行业规范中规定了特定行业和执业人员行为标准时,这样的行业标准可以补充法定标准作为判断过失的依据;在寻尽以上方法后,才能运用"理性人"的标准,结合具体案件中主体行为能力、社会专业角色、有无突发情形这三种常见特殊情况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切实有效地实施并充分发挥人大司法监督的优越性对促进司法公正意义重大一但是,“个案监督”则不能实现人大司法监督的目的,还会导致对这一宪法原则的破坏。人大司法监督的渠道可考虑调整强化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强化司法官员监察机制,注意对司法机关监督程序的监督和依法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等措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适当地运用法律方法有助于法官实现对违法未成年人的教育功效。在少年司法活动中,司法者要在“司法者”思维与“社会工作者”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同时,法官应注意法庭语言对未成年人审判对象的影响。基于此,通过普法使社会群体对犯罪少年的轻刑化、缓刑化给予理解与支持,建立健全“法官社会化”的支持系统,强化法官语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分类是研究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在分析与借鉴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根据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程度,从理论上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和与被诉行政行为有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有关第三人合同权利的规定散见于单行法,为司法实践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借鉴国外立法、判例和学说的最新成果,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认为确认第三人合同权利要考察:当事人是否有使第三人受益的意图;此种意图是否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第三人合同权利取得的时间。最后,从兼顾传统与创新的角度为今后处理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培养“三创”型复合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测绘学院的光荣传统。该文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详细介绍了课问实验、集中实习(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与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或种类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立法中也没有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完善。从基本原则、标准等方面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作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作出较为科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特点、行为人违反了哪些安全管理规定是认定该罪的前提,必须结合其他相关法规予以综合认定;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但应通过修改刑法增设单位主体;该罪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的安全,而不是群众性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秩序;在司法认定中,注意区分该罪与其他责任事故罪以及玩忽职守罪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面对司法考试政策的不断调整,法律实务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方向和需求。为此,法学教育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改革法律实务人才考核内容和形式,与司法考试相协调,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更好地适应司法考试背景下现代化法治建设对法律实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