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山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试图找出适合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依托生物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依附独特历史遗迹发展旅游特色产业,由于受整个武陵山区缺乏统一完整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同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而发展滞后,因此,旅游产业链的开发是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优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采取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政策,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实施国家战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统筹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促使武陵山区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引擎,形成西部开发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5.
田晓黎 《教师》2012,(35):107-108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标志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正式开始实施。深入了解湖南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地位,分析其在武陵山片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为实现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油产业作为当今食品油消费市场的“朝阳产业”具有极大发展前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攻坚区,茶油产业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生产区位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四大地区各区位优势的权重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处于该区域的湖南湘西地区在茶油生产方面比其它3省的相关区域有更大的区位优势,这为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产业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均有独特的民族医药,这些民族医药对人体结构、病因、医药种类、医技、医德等各方面均有独到的认识或经验.民族医药可以成为武陵山片区政治稳定因素、社会安定力量、经济发展动力、文化建设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发挥好民族医药作用必须解决制约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建立六大现代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体系,并实施民族医药产业"十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武陵山沿河县文化教育滞后,地理环境较差,致贫与返贫问题突出,就业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应进一步探索适应贵州省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贫困农村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武陵地区民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是一本区域民族教育研究的专门著作,它首次将武陵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教育作系统的研究,对武陵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地,也是我国重点扶持的18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诸多的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路径。通过构建武陵山区4A和5A景区的距离可达度网络,可以发现:武陵山区景区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趋势,并形成三个明显的景区群;对于中心度排在前列的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可以重点发展这些景区,增强其综合配套能力,辐射其他景区并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结构洞指数排在前列的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可以重点发展本地的旅游集散和中转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武陵山区苗族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冷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超前的生态精神进行了研究,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秦汉至于隋代,武陵地区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央王朝与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武陵地区各民族内部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密切。整体上看来,中央政府对武陵地区的治理原则是"以其故俗治",要在羁縻怀柔,能结合武陵地区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如赋税上的宽免,律法上的宽贷,以夷制夷,简选良吏等等。虽然其实质是中央政府在力有不逮之时采取的权宜之策,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改善了民族关系,也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此同时,针对本地区各民族的反抗斗争,中央王朝也采取了断然的镇压手段,甚而荼毒惨烈;在平定之后,往往内迁其部落,安置教化。客观而论,无论是正面的安抚教化,还是反面的武力镇压,实则都加深了民族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7日,中原经济区升级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并列为全国四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对河南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区域内资本运营效率、加速中原崛起步伐,已经成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既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对于中原崛起具有重大的作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并结合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现状,探究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将该市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试点。自此,恩施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在缩小城乡、校际间差异的追求和实践中,努力进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载体,恩施市公平教育目标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阻碍"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大顽疾。完善"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区域经济法社会本位理念的价值追求。培育三个城镇组团,应加强区域内环境合作,完善立法,强化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发挥司法途径的作用,借鉴其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属于我国多民族聚居区,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大湘西为代表的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业和以张家界为代表的观光、体验山水旅游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差异分析,探索武陵山片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与模式及其发展对策,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协同共进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南地属云贵高原乌江流域、黔湘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民族发展状况脱离不开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轨迹,具备中华民族发展的共性,由于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具备本地区民族发展的独特性。本文从源流、融合、管理、特征等方面梳理了思南的民族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武陵山地区的民族情况,加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晨东  卞玺 《教师》2012,(26):68-68
目前,"海峡西岸"(以下简称"海西")概念被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建设海西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启动并全面推进,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中国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效应。建设海西经济区,有利于整个福建经济的优势发展,有利于提升福建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