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4年暑假和国庆节期间,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致")举办了两期"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100所乡村幼儿园的100位乡村幼儿教师分两批来到北京参加培训。 我们组织培训的初衷是,找到乡村中最需要培训的幼儿教师,请他们到北京接受幼教前沿理念和方法的培训,通过他们返乡后的工作实践,让乡村幼儿园的孩子感受到现代...  相似文献   

4.
李波 《文教资料》2011,(14):17-19
小说《古炉》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的"文革"情节,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文革"风向标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变。在全民参与下,古炉村"文革"运动变成了由"精神领袖"领导的群生狂欢化运动,古炉村就成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之后,乡村教育思想兴起,乡村师范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母机"发展起来。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积极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改革发展和衰落三个时期。对江苏省的乡村师范教育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取得成效的一面,也应看到这种成效是小范围和局部的,其社会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并没有达到改造整个乡村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前步入社会的一位音乐家,是我国音乐剧创作的第一人。黎锦晖的音乐剧,开了中国音乐剧的先河,是中国音乐剧的第一声春雷。  相似文献   

7.
周大新是一位走出南阳盆地的平民作家,他始终以一个"地之子"的情怀对生养他的故乡做一次又一次的亲近和拥抱。他的小说《湖光山色》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乡村生活内部,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现代城市文化冲击下,乡土中国的艰难蜕变和乡村伦理的执著坚守;书写了权力与欲望纠结下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同时也彰显了正直人性的温暖和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以厚重、深沉为基调,带有明显的荒诞色彩。《受活》借助正文和絮言的巧妙结合,通过受活人"入社、退社"经历以及茅枝婆、柳鹰雀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变迁,从宏观历史叙事和个体生命际遇着眼,具象揭示出生命的本源意义及其在当下语境所面临的困境,对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文化困境进行了历史性推演,并以此激活并释放了乡村中国生活中固有的文化基因,从而也意在唤醒以主流社会自居的"圆全人"世界渐趋迷失的本性。作者有意把《受活》作为他艺术上的新起点,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讲述故事,关注人生,在叙事手法、叙事语言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期更好地反映当代中国丰富、怪诞、复杂的现实,使小说的话语空间变得更为开阔,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深度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学暨2010年学术年会上,以"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精彩纷呈。论坛上既有社会GDP等新概念亮相,也有对诸如社会政策、社会质量等概念深度而又全新的阐述;学者们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从不同维度去发现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构设了一个以"意欲"为本体论的文化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成"一家之言"的"文化三路向"理论。同时,他又把自己的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乡村建设理论"并努力诉诸实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仍有其理论转生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2,(4):11-12
近日一位记者写了一篇报道,说每逢老同学聚会,在乡村学校做教师的就很尴尬,谈论工资时,总是觉得"有点儿受屈辱"。记者为此感慨地说,只有乡村教师的待遇更高,才可能吸引城市教师去任教,才能让教师轮换制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论述《汉书.地理志》中的北江、中江、南江等三江方位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皖南与苏南历史地理的正、负、互补三种相关性,认为"汉志三江"、"魏晋江东"、"唐宋江左"与"明清江南"区域皆"因水而兴",自然含有现代皖南、苏南和浙西三地,其中水系相通,源头皆系于皖南,所以广义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该包括整个汉志三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应有之义,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孝道瓦解与变异,一种新"孝道"在乡村社会产生。基于化村养老调查,发现这种新"孝道"整合下,老年人逐渐走向自养模式。自养模式建立在理性化关系和劳动观念基础上,惠农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孝道"整合下这种自养模式已成村庄规范,老年人老有所养不成问题,但老有所乐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缺乏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乡村地区教育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工资倒置"理论的应用是经济利益分配在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之间的一种调整。通过探讨理论的产生背景,乡村地区教师缺乏的原因,理论的内涵、依据,理论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前景等,力求实现教师队伍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合理流动,为解决乡村地区教师缺乏现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皖南H镇中心小学为例,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发展对策,包括本地师资优先、参与乡村治理、振兴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课程,它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观照现实、寻觅真实情境的一种训练。我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到皖南进行风景写生,一周的采风写生对高职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架通了中国革命的"桥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成功地实现了革命走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乡村革命源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昔阳县长岭村成批档案,时间起自1944年,止于1984年,总计70册(卷)。这一宗大体尚存的村级档案,不仅描绘出包括抗战、减租减息、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四清、"文革"及新时期初期在内的现代华北乡村历史全程的基本轮廓,也是这一特定时代乡村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具体写照,是几乎所有影响20世纪后半期历史之"重大事件"的基层记录。作为全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现存基层档案文献之稀见"标本",长岭村级档案也是"集体化时代"华北地区包括山西区域乡村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文本参照。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将儒家思想与教育融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当时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教育界无可争议的鼻祖。近现代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堪称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两位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但经探究比较可知,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内在统一性,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文章通过对黄山市11 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旅游村进行实地调研,从经济贡献、社会文化贡献、生态环境贡献三个方面研究了黄山市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贡献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促进皖南区域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