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时期。在新诗创作中,湖畔诗人的爱情诗集中体现了五四风貌。汪静之的代表作《蕙的风》描述了年轻的作者笑中含泪的恋爱历程,表现了作者直爽大胆的恋爱追求,在意象塑造、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展现了爱情诗的青春品格,为五四诗坛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2011,(8):2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 922年,与冯雪峰等组织了  相似文献   

5.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又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力作,本文从《蕙的风》一书两种观念抗衡的写作背景,真诚直率的爱情内容,自由活泼的诗体形式以及在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界产生的巨大反响等几个方面,客观地评价了《蕙的风》在中国情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适、朱自清、刘延陵同时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是想以此为平台表达各自对新诗的意见,希望以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守旧派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对新诗的敌视态度,停止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这几篇序言表现了新文化运动同仁对文学论争话语空间争夺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流行音乐歌坛"中国风"是近些年流行音乐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出现代表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时代的到来。"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横空出世,受到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喜爱。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也使得很多流行音乐歌手的喜爱。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台湾流行音乐创作歌手周杰伦,他基本会在他的每张专辑里面加入"中国风"民族音乐的元素。周杰伦最为突出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有《青花瓷》《菊花台》,等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明代戴君恩的《读风臆评》和清代陈继揆的《读风臆补》是《诗经》评点史上两部关系密切的著作。陈氏承戴氏之作补作《读风臆补》,两部著作均用了一个“臆”字,“臆”对二人解诗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莎莎 《考试周刊》2013,(76):184-184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认识到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拓宽审美视野.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相似文献   

11.
陈媛 《海外英语》2014,(15):217-218,224
近年来,中国风歌曲已成为人们文化欣赏和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其别致的旋律曲风背后,歌词所创造出的唯美意境更是人们经久回味的部分,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作为西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概念隐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选取周杰伦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歌曲《菊花台》为研究对象,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这这首歌进行定性分析,再现人们对中国风歌词的动态认知过程,同时论证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湖畔女郎》塑造了具有犹太母性的少女伊莎贝拉和对自己身份困惑的犹太青年弗里曼形象,小说超出爱情悲剧的囿限而突出了犹太文化品性。犹太女性的民族身份对男性有着特殊意义:犹太女性促使男性道德意识成长、寻求新生活的文化含义,是男性精神追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解读】 志摩走了,他“挥一挥衣袖”;志摩走了,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位高贵的诗人也许不曾想到,他的《再别康桥》却是他留给我们最为绚丽的“一片云彩”。  相似文献   

16.
从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抒情方式、细节描写、结构、风格等艺术侧面将《田野的风》与无产阶级学名《毁灭》、《铁流》进行多方位比较,以从中窥测20年代中国革命学在早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学范围内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经》分类中“风”的涵义及特点的争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主要有政治说、音乐说和讽诵说三种。《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讨“风”的涵义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两条释文的详细考证可知,《邦风》反映的内容很广泛,通过它可以考察民情,观览风俗;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其文辞华美,音乐动听。《邦风》中的诗歌,就像供平民出入的城门,平民百姓通过它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它是反映下层百姓的作品,是民俗歌谣之诗。  相似文献   

18.
19.
女性期刊成功原因探析——以《知音》和《瑞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音》、《瑞丽》的成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本女性期刊的成功,不仅要靠出色的内容、精美的设计、创新的营销,还要符合社会文化总体的走向,遵循读者心理的变化,这样才能越做越大,越来越强,成为期刊市场的畅销品。  相似文献   

20.
在萧红小说《旷野的呼喊》中,对大风描写多达30余处。"风"已经超越了本身仅指代自然现象的范畴,更多地象征日寇对东北人民的摧残;结构上,风也成为贯穿小说的一条明线,对理解本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