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衍生物与基调,是对具有卓异品性之人的一种奖赏。言说幸福的妥当方式是意蕴揭示。而非概念界定。幸福的呈现是与好生活的“暴露”过程同步的,是人的卓异品性吸引来的,要成就学生幸福,教育活动应该诉诸于对学生理想的引导、关怀能力的培育、卓异品性的造就等行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品性"的一种活动方式,其本身不应该失去自己的品性。由于教育自我认同度低、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和政策上的障碍等因素使教育失去了自己的品性。这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必须自我认同,重建自己的话语权,才能保持自己的品性,不至于沦为经济发展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场域里的相遇和交往。技术化向度、功利化思维和边缘化危机导致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迷失和沦丧。现象学教育学主张"回到事实本身",基于个体体验的理解和关注情景分析,以彰显教育实践的人文品性为旨归,呼唤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守望与回归有赖于关怀内容转向"面向学生的实践",关注焦点转移到"基于对学生体验的理解",观照视角转变为"共享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罗素的儿童品性教育内涵 教育者要重视儿童的品性教育。罗素提出“品性教育必须始于诞生之时”.要把培养具有理想品性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因为,只有具有理想品性的人,才能建设美好社会和创造美好生活。这种理想品性主要包括活力、勇敢、敏感、理智等,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美国“蓝带学校”采用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品性,表现出强调正面强化、全员参与、学生主动、多种模式等特征.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幸福意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时所幸遇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指向学生幸福的教育行动是多元化的,培养生活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培育卓越品性、优化生活方式等都是教育者把学生引向幸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幸福意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时所幸遏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指向学生幸福的教育行动是多元化的,培养生活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培育卓越品性、优化生活方式等都是教育者把学生引向幸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唐燕 《文教资料》2013,(10):106-107
幼儿教师的品性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幼儿教师的五大品性标准,认为幼师的品性教育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体验幼儿教育,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加强法制法规学习,培养健康心理入手。  相似文献   

9.
“品性”是美国教师教育评估中的新标准.文章阐述了品性评估的内涵.在实践层面,论述了美国威斯康星州艾尔福娄学院(Alverno College)品性评估的实践操作情况.探讨了影响品性评估的因素,并对品性评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宋海萍 《文教资料》2008,(17):160-161
追问并反思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可见其关怀品性尚存缺失,究其原因,与创业教育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论、社会本位观、"象牙塔"地位等是客观的影响因素.文章对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关怀品性进行意识思辨,指出落实"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利益的意义突出;而在具体措施方面,也应该结合创业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建设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合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教育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其具有的综合品性。它具体地表现为教育研究对象本身的综合特性、教育学概念的综合性和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综合性,此外综合抽象的思维方式则又是教育研究综合品性核心体现。在其教育意蕴上,教育研究的综合品性建基于生命直觉基础之上,秉承生命在场并促进全人发展的教育学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2.
品性发展视域下的儿童告状关注研究,重在洞察儿童告状背后的品性样态,以寻求对儿童告状中的儿童品性的改造。本文基于从儿童告状中的品性表现研究与分析,提出以往儿童教育存在轻视儿童的自我中心行为习惯的纠正、感性自控能力的引导和个体价值认同的升华的问题。因此,本文主张品性发展视域下的儿童教育需培养儿童基于互助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建立关怀品性;需建立儿童基于理性的自控能力,引导儿童塑造节制品性;需培育儿童基于团结的价值认同,促进儿童建立勇敢品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优秀的教师候选人,美国教师教育项目开展了教师品性评价。该评价贯穿于教师候选人的整个学习和实习期间,旨在使教师候选人的品性在不断的反馈中得到充分发展。美国各高校教师教育项目对教师候选人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品性评价内容进行界定。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包括行为检核表、评价量表、访谈和品性反思文章。品性评价的实施涉及教师品性评价介绍课程、签订教师品性评价协议、四次主要评价、不定时的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应用。教师品性的改进采用发挥教授和导师的模范作用、教师品性研讨会、品性改进课程和PDR-PREP方法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需要建基于正义之上,唤醒学生内在良知,维护正义的秩序,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惩戒需要秉持教育品性、关怀学生成长、指向学生的自觉与自律,确保惩戒在目的上出于正义、在实施中坚守正义、在结果上凸显正义.违背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会异化为一种纯粹的“恶”,一种压迫、宰制、边缘化、暴力等.合乎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首先要坚守惩戒的教育品性,指向学生成长;惩戒的运用要审慎,不到非常必须不使用;结合学校或班级情况建立一套具体公开透明的惩戒程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商讨;惩戒之后,还需要关怀学生,了解其心理,助其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终极善”与惩戒手段“必要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必然要走向哲学,且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具有多重视角。其中,人文视角:实现人的和谐存在与圆满发展;教育视角:教育技术具有教育的品性;工具理性视角:教育技术具有技术的品性;辩证法视角:实现教育与技术的和谐归一。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刘丽丽 《现代语文》2007,(1):111-111
“赏识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品性的优化,放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为现实眼前的功利目的,所以这就需要教育者以不倦的爱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潜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的终极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教育之“品性”标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的标准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品性。它与传统标准不同之处在于"品性"取代了原有的"态度"成为新的一维。"品性"标准的提出克服了教师道德教育忽视实际工作表现的缺点,把教师道德教育的理论标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品性的评价主要借助观察。"品性"标准最大问题在于缺乏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费璠  童谦益  张文哲 《教师》2011,(5):40-41
针对提高高职学生的闲暇品性的目标及学校闲暇教育的可能形式,从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学校闲暇教育策略可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休闲方式进行健康的闲暇活动;逐步养成学生享受闲暇的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闲暇条件,提高活动的质量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既是科学教育,又是文化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内在的人文教育价值,针对学生实际,把握好渗透意识和潜移默化两个原则,对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教育、美育、AQ教育、合作品质与独立品性教育等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1.重视教师的影响。在加拿大学生品性发展中,教师不但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诸如诚实、公平竞争、替他人着想、宽容和共享等品质,同时力图通过培养品性、道德和民主价值观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