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宏观背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为主线、立足于“历史环境”的唯物史观分析、立足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来分析东方社会。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理论的分析 ,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和现实意义 ,澄清了各种错误认识 ,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存在着关于东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当时西方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就公开著书立说,攻击十月革命是“早产儿”。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否定十月革命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观点甚嚣尘上。列宁认为,落后国家比较容易发生革命,帝国主义战争的环境有利于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而东方矛盾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矛盾深刻且易于激化。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的学说与东方社会矛盾的特殊性的契合,使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有着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列宁关于革命特殊性学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道路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挖掘,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道路,却很少被学术界关注和研究。在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上,马克思主要运用了社会结构分析法、社会交往分析法和世界历史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考察、现实发展和国际视野维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准备,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典社会主义理论范式,从方法理论、逻辑原理和策略原则上是基于发达国家,东方社会落后范式是被动而起的。1848革命后,革命低潮促使马克思提出"信号"论和"火星"论,"火星"能够在世界革命的初期而且仅仅是在初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启动发达国家开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清末官僚专制势力的卖国性和资本的软弱性以及先进团体建设的滞后性和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特性,决定了落后中国的民族革命或集体反抗不能激发发达国家国内革命从而演变成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无路可走,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传播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可以看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弧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7  相似文献   

13.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早期的研究中认为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发展途径,但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进入上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具备了,与此同时东方社会由于资本的扩张导致原先封闭的状态被打破,被迫参与到世界市场和分工中来,并且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战争,这让马克思开始重新审视东方社会,认为俄国、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可以成功跨越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体系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要加速资本主义发展从而缩短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阵痛,列宁更是从理论到实践实现社会主义的第一人,不仅成功实现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提出了许多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果实,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理论成果,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两个时期,各时期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这源于“历史环境”的改变,也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深化密切相关。所以,应立足于历史环境背景,以社会结构为视角,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实质,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有没有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依据,更缺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建党思想为依据,始终紧紧把握俄国的基本国情、借鉴优秀的革命传统,始终扎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潮流中,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革命定义历经变迁.马克思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革命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前提是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旨归是其共产主义学说.革命在马哲、政治经济学、科社三大组成部分中具有其逻辑合理性及其理论的一贯性.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学界对中、印、俄发展模式从内容、可借鉴性、出路、潜力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虽然这些成果构成比较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简单呈现被比较国家间的异同只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最基本工作。全面挖掘东方社会发展模式内涵,为东方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实现现代化、突破国际社会边缘化困境寻找理论生长点,这才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切尔诺夫是俄国社会革命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政治、法律、感情、宗教等看成影响人的一系列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切尔诺夫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创造性,但同时否定了它在农业和道德领域的作用。从人道主义出发,切尔诺夫主张以劳动为原则,在合作社与辛迪加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国。由于切尔诺夫忽视了传统宗法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背后道德伦理和宗教伦理的区别,以道德伦理替代宗教伦理,引发了秉承两种不同伦理的社会混战。社会革命党也成为这场混战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