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7):24-31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裘山山的作品始终流露出一种温暖柔和的人性关怀,她平实稳健的写作风格又处处关照着人性的美好,这两者的结合给当代文学创作带来一股清新文风。作家随处可见的温和和作家如丝般坚韧的人生信念,往往蕴涵着人类族群恒久的感动,她的小说创作达到了轻车熟路、浑然天成的自由境界。正是如此,她的小说艺术体现了当下文学创作一种新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特征简论张亚萍台湾女性文学在本文中被界定为女性作家以女性为创作重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着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所特有的品性。目前,在台湾文坛,女作家特别多。据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的统计,有345名。没有在"妇协"登记...  相似文献   

4.
扫描中国现当代文坛,一批具有一定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关注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发展,而男性作家则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张扬着男权意识。在男权意识已成为男性作家一种集体无意识写作时,剧作家张弦则以一颗饱含怜爱敬重之心为大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在本文中,笔者以张弦的人生历程为纵轴,以不同阶段塑造的人物形象为横轴,在全面了解女性形象内涵与意味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出张弦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弘扬,进而深入了解张弦的思想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6.
张杨 《语文知识》2010,(3):28-30
台湾新生代女作家袁琼琼的创作颇具特点。一方面,她以对女性世界的关怀意识和洞察心态,在作品中显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她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的自我意识,例如情欲话题、弑夫心态,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的创作,展示了台湾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林海音是台湾最具实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大都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旧时代女性和台湾五六十年代新女性是林海音作品重点塑造的两大女性群体,然而作者对这两类女性的塑造却表现出"反抗男权社会"和"向男权规则回归"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这种女儿情结的形成与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人类有阶级社会以来 ,关于女性的话语就是以男性本位为规范的女性话语。由于男权本位的规范 ,男性作家在建构女性形象时 ,必然会以男权本位的规范来建构 ;而女性作家则在建构女性形象时 ,必然会对男权本位规范下的女性话语进行颠覆。这种在建构女性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男权本位的修补与颠覆 ,已形成了鲜明的对垒阵式。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女作家袁琼琼的创作在台湾文学界中很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她具有对女性世界的洞察心态,其作品展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另一方面,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例如情欲话题、弑夫心态,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对她具体创作的分析,旨在梳清她的创作历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台湾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脉络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西方女权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第一人"。她详细地分析了女性生活的现状和女性创作的境遇,深刻地剖析了女性受压抑的根源,并创造性地将女性主义思想引入诗学,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伍尔夫提出的通过女性写作来颠覆男权中心、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观点指导和激励着当代的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广东第二课堂》2010,(7):38-39
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当中,张洁是极为独特的一位。她的写作,从来都和灵魂有关,或者说,她的每一个字都源自她的灵魂。她的作品,总是由最细致甚至最细碎的生活小景人笔,而又总是着眼于展示人性最深处的光华。作品因为作家心中怀有的那一份大爱,而焕发着一份撼人心魄的大美。由此,她的作品形成了一种超凡拔俗的气质——圣洁而又弥散着温馨的人间烟火的气息。代表张洁艺术创造最高水准的,一直是她的散文。系列作品——《美丽的约定》《心的家园》《最亮的一盏灯》,体现了她的最高创作水准。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3.
邓瑶 《文教资料》2010,(15):20-22
《黄色壁纸》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创作的一篇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即从女性哥特的元素:封闭空间。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以及女性疯癫三个方面,揭示在男权社会禁锢下,女性作家建构自己的声音,寻求女性身份意识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14.
皖籍现代女作家方令孺在早年的生活中,时常缺失于主潮之外却又向往时代主流,拥有独特的人生方式和创作心态,而她在"新月派"时期的散文和诗歌写作无不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早年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为现代女性写作和现代女性成长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18.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女性写作与历史剧创作产生联系的内外在原因入手,梳理了新时期以来女性历史剧从感应时代需求,力图构建宏大叙事的审美风格转换成为90年代颠覆权威叙述、建构女性视角下的历史言说的沿革变化。女性历史剧呈现出以世俗化的人性构建颠覆主流神话、取消历史必然性的逻辑结构、以及直接针对男权文化特征的言说姿态等特点,从凸现女性欲望的强大和贬抑男性力量两个方面实现对父权文化的拆解,从而将性别意识与历史表现联系起来,为重构历史叙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岚岚 《文教资料》2006,(32):60-62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集中展现了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由此,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