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理论明确了新闻传播要受到环境因素、具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对新闻选择的制约。实践中传播者应在形成新闻阶段、大众媒介应在传播新闻阶段、受众应在接受新闻阶段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以期消除新闻传播中的负面效应,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讲究"以人为本",而信息传播者讲究的是"以受众为本"。作为一名公安边防部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同样应当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讲求边防部队新闻宣传方法,更好地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机制包括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效传播机制应遵循价值观念传播的客观规律,从研究受众的价值需要、转换话语表达、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和发挥现代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四方面入手,使这一有机整体和谐、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视角,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分析,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系统研究创刊于1946年《科学时代》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该刊传播者为科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助力科学大众化;传播内容丰富多样,科学性特点显著;受众范围上以直接受众辐射间接受众,刊物针对受众特点"因材施教";传播效果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激发了受众的科学思维。认为:该刊是大众科学化末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出版,积极参与科学大众化,为内战时期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办好科技期刊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拉斯韦尔的5W理论,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提出孔子学院在海外推广的过程、模式与发展途径。作为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实例,孔子学院研究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方面,跨文化传播作为交叉学科范式,在孔子学院基本理论研究上的基础尚不厚实;另一方面,跨文化传播作为应用研究范式,在孔子学院实证研究中的定性定量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对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模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研究从传播学出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科学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效果评估,分析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描述现有的“单向、直线、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最终建构理想的“双向、互动、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传播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要很好把握配乐的运用,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等,使这些元素能在不同的新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以充分的运用,使电视新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新闻舆论活动的逐步深入,新闻舆论效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受众利益是其关键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效果的成败,所以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新闻舆论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尹达 《情报探索》2014,(2):57-60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特点,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及学术传播效果,以期明确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体系中的地位及传播特性;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播放有巨大的影响,本次研究说明了只要传统媒体能吸收新媒体的传播优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就能加强新闻传播的效果,使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朱怡璇 《今日科苑》2007,(8):106-106
数字电视的出现,引起了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变革。在新的传播模式下,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受众的需求、收视习惯也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并对电视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技术层面、传播模式、传受关系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对电视传播领域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全社会创新价值观念的更新,创新能力的增强,更需要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的传播机制。创新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是建立在血缘、地缘和姻缘为基础的互动网络之上的。创新在农村地区的传播过程、创新的特点、村民的特质、传播方式等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变量。因此,创新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可以从传播者、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模式和效果等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业界对科技新闻的存疑,围绕“科技新闻该向社会传播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这一主题,分别从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几方面进行阐述,回答了科技新闻应坚持什么样的传播立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获得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事实,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的前提和必要途径。可以说,新闻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只有练就好采访本领,才能写清楚、写明白新闻事件,让受众便于理解新闻事实,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冰雪 《科教文汇》2010,(19):64-65
本文试图从分众传播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对电视传播者和电视受众两方面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从而引出对当前分众传播问题及改进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责任心理作为受众的心理特征不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且在大众传播时代促使了公共知识分子这一重要群体的出现,并使得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演变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受众对新闻编辑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增大。电视节目若要想创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收视率,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品牌,充分实现社会效益,就需要使大众认同所传播的内容。本文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入手,分析受众对电视台新闻传播的需求特点,并提出了在新闻内容以及新闻形式方面的创新策略,望能够促进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平时期的军事新闻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了能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需要对它作一个多维的剖析。本文主要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了一个较深入的理论探讨。通过文中的论述,作者意在让受众对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媒是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新闻本体论。在深度报道中,采访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怎样与采访时象交流,达到最佳采访效果,这涉及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是一个深层次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通过支持人层层剥笋、步步追问的话语机制,向人们展示出被某个机构或某些人遮掩的事实真相。这涉及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深度报道采访中的心理学.并将其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新闻活动中,有助于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