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程生活化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登阶入室,顺利进入文本与科学世界文本或科学世界是一个由学科理论知识所构成的抽象世界。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使得学生与它有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知识就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作垫铺,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如果硬性灌输,就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难以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文本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有…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9B):8-8
邓玉明、李国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之与文本知识相融通,让课程返回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生活化”走样、变形、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3.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4.
唐树林 《四川教育》2022,(10):41-42
针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教师要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象的生活片段相“链接”,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切入: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生活经验助力学生数学攻关;用生活实践建构数学“楼宇”。只有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有效建立两者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进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中,难以理解。生活化数学的提出,有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就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内容没有联系生活和教法单一这些问题,实施将生活与教学密切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及教法生活化和课例讲解生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改的一种理念,是要用“生活化”这把钥匙去解决课堂上的教学效率问题,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使课堂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其实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中处处有知识,让学生乐学活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课堂生活化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刚系统接触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物理,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物理知识,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8.
郭全其 《地理教育》2013,(12):14-14
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其社会生活经验及理性认识能力有限,导致对初中地理的一些知识点理解困难,而采用地理小实验,直观形象地诠释地理事物,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找到一条捷径,使学生顺利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人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教师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李曙霞 《上海教育》2007,(4A):59-60
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着力推行的教学策略。由于文本知识抽象,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需要教师将其与学生日常生活沟通,可日常生活又不能直接搬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教学媒介创设情境,将文本知识隐藏于生活现象之中,以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却走入误区,他们忽视对情境功能的把握,顾此失彼,致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觉。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重要,而抽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教师就必须遵循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然后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出抽象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还要通过应用使抽象  相似文献   

14.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内化科学理性知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考向理性思考的过渡期.通过科学实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脑等多感官去体验,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教师借此通过“有的放矢”的设问和点拨,以及“由表及里”的分析,既可达成科学知识的传授,又可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更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探究真理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实验是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于一体的最佳的教学载体,能否设计好、运用好科学实验是考量科学教学贯彻新课程理念成功与否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正是由于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而能够充分地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  相似文献   

17.
生物教学中实现知识『内化』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学军 《教育艺术》2007,(1):77-78,75
所谓知识的"内化",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如概念、定律、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材,创设新旧知识上的认知冲突,提供感性材料,对教材进行展开或简缩,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感知、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为此可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呢?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魅力在自身     
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在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即德育功能上下功夫。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比作了一些探索,具体论述如下: 一、从实际出发和“社会引入”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定义和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理性知识,对这些知识要达到“理解”和认同,甚至更进一步内化成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