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信仰观、挫折观和"中庸之道"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性、高度约束特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又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分析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并充分认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然后重点分析了将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旨在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截然不同,前者把学生看成是积极快乐、奋发向上的不断发展中的人,而后者则往往把学生都看成是充满缺点与不足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正是后者这种狭隘片面的心理教育观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科学转变.本文就这两种教育的不同内涵、理论来源、特征及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散见于各种文献。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来源。从这三家的思想体系人手,分析它们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对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历史教育源远流长,从远古到晚清,大体经历了"讲古教育"、"史官教育"、"儒家教育"、"经史教育"、"鉴戒教育"、"实学教育"六个阶段,并形成了注重民族认同、政治资鉴、文化涵养、实证思维、人格教育等历史教育传统。农业文明对经验传承的注重,使历史的地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小农经济对专制政体的依赖,又使历史的撰述偏向于政治与人事。结果,历史为教育而生,以撰述为特征的历史教育极为发达,影响巨大而深远。这与偏重宗教与文学色彩、地位一般的西方历史教育传统是迥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同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尤以西方各流派心理学思想被广为接受。反观我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思想。基于以上思考,在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意汲取中国儒道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立足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现状和学生心理需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融入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当前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注入生机活力。相应的教学举措,使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并养成健康的心态,以期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和学习效果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双重影响:传统文化中“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形神合一”的自然观、“仁爱为上”的处世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模式的确立、教育效果的达成都有积极意义。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性、高度约束性特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有利于拓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本论文通过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研究传统文化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并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加以疏导、施以关爱、紧扣教材、改进教法、创设情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习惯等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大量心理习俗,当中孕育、发展的心理健康思想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主要沿着四个途径延伸发展:一是以思维方式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二是以行为规范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三是以健身养生方式传承的身心健康思想;四是民间传承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朴素知识、技巧和实用策略。不同途径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在形式上相互交叉重叠,在内容和本质上交互作用,呈现出以和谐为核心,以变化为基态,以中和为手段,以平衡为基点的特征。这一辩证发展的和谐健康观,一直对中国人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障碍等存在误解和偏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使用率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有大量可运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益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传统文化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初步构想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的基本方案与方法,以期为未来相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其意义,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把握好渗透的主要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又在教育对象、工作基础、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自身的独特之处.本文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视角审视当前侨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学生培养的需要.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未来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扩大其教育规模:有助于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形成与现代班级授课制相协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系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班集体建设、班级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和班级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孟万金教授创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旨在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该模式是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批判与发展,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当代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流派,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本文综述近年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想,把握其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盲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作用在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方法和途径:紧扣教材,提高盲生心理素质;指导作文,促进盲生自我调节;教师情感,优化盲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可以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