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北宋书风以“尚意”为主导,但重“法”之风依然可见,其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尚意”书家皆以“法”为基础;二、主导书风“尚意”,但重“法”之家大有人在;三、重“法”为何不能占北宋书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尚意”书风的实质所在.宋人以自足自适、彻悟妙得的方式,打破了“我执”的偏狂,获得了艺术的“刹那永恒”.书家以心悟的了然而直接观照人的内心,体证了清净本性与宇宙万有的圆融和谐,也获得了无功利性的审美愉悦.宋人崇尚“意趣”,得益于内心的澄明自足,自然不会去蹈他人覆辙、不随前人后踵、不为规矩所束缚.所谓“自出新意”,并不意味着宋人不讲法度.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东坡是我国文坛雄视百代的文学、艺术泰斗。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俱臻其妙,可谓当朝领衔人士。他的书法兼工楷、行、草,是“宋四家”的巨匠,被后人誉为“书圣”、“书仙”。他起落不逢的遭际,傲岸不羁的性格,博大精深的学问,给作品烙上苍劲遒健、沉着痛快的“尚意”之风,雄逸之气。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自明代董其昌始,世称“苏书第一”,“天下第三行书”。  相似文献   

5.
孙过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变易思想,在《书谱》的书家论中,从书家性格、心态、年龄与书风等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而为盛唐书家张扬艺术个性,形成浪漫主义的书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人物画遵循“尚意”的造形原则 ,即创造有意味、有美感的“形” ,而不是机械描摹物象。造形意识的培养是工笔人物画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造形意识的培养必须与传统的“尚意”重新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恰当地引入创造意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造意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宋四家”是指宋代的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书尚意”,“尚意”书风首先就由这四位大师引领着。“宋四家”都是学识渊博、艺术修养精深的文人士大夫。特别是前三位:苏轼是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开一代风气的天才人物;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鼻祖;米芾富收藏、精鉴赏,擅绘画,创“米氏云山”。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论的审美新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兴”、“意”并重论既总结了传统的抒情说,又开启了宋人的尚意之路;言“法”之语是宋代诗学“诗法”论之滥觞;雕琢而后有“神”的追求与宋代诗学之主体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4):96-98
色彩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写意性”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最高标准。工笔人物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尚意”的审美要求影响下逐步发展成熟的。而中国画自古以来“随类赋彩”、“运墨而五色俱”等赋色观也决定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一种意象色、主观心象之色:画家在用色时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使其作品色彩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从“尚意”的审美观、“写意性”的赋色观和中国画色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代工笔人物画遵循“尚意”的造形原则,即创造有意味,有美感的“形”,而不是机械描摹物象。造形意识的培养是工笔人物画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造形意识的培养必须与传统的“尚意”重新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入创造意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造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关陇地区的书法家数量极多,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领域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不乏声誉显赫者,有的墨迹至今被后学视若珍宝,奉为准绳。但此时期关陇地区的书法创作依然不能突破明清时期帖学和碑学的主流范畴,影响力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法艺术在“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三种具有鲜明性、典型性、创造性风格中不断发展,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家们在这三种风格的影响下.为发展我国书法艺术曾作出巨大贡献,本对元、明、清六家书艺作一浅析与探源。  相似文献   

13.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稽考了金华历代书家和书迹,上自唐朝,下至清末。并简略勾勒了金华古代书法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检阅清代篆书家,不能忽视学者篆书(家)的存在。他们的学术素养、书法取法、治学态度及对书法发展的贡献,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六朝书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大家族书法队伍的出现;简札形式的出现,带来了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优雅的书风;书家、书论多。六朝书法的美学追求是:追求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韵致美;骨、筋、肉美学范畴的提出;六朝美学中“类比”、“品藻”之风很盛;“意在笔先”说的提出;对“工夫”的重视;六朝书家、章更多地受道教、玄学的影响,书法字里行间有清气。六朝书法树立了个性价值的典范,书法美学追求有别于前及后的风度。  相似文献   

17.
鲜于枢是元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颊同为元代书法巨擘,有“南赵北鲜”之称。其“复古”书法思想对书法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坛泰斗牛光甫先生书法理论功底深厚,造诣精湛,热心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为河南省和开封市书法活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国内外书法名家和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也是重要的书法理论家。《书评》评论隋唐至北宋书家,是了解米芾书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文章对《书评》的名称,条目的真伪及诸书记载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