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案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教工作者在贯彻新《纲要》,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和想法,我个人也觉得科学和艺术确实可能“撞车”。深入而专业地解读儿童,并在解读的基础上支持儿童,是教师应对“撞车”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荣 《幼儿教育》2002,(9):16-17
文学故事是“叙事性整合课程”主题的切入点,也是课程构建与发展的载体。它有机地把各领域之间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合理地处理课程的“预成”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叙事性整合课程”中的“预成”体现了教师在课程构建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特点以及儿童可能达到的目标,选择适宜的文学故事;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它要求教师从“异化”现象中解放出来,寻求充满活力的教育,关注儿童整个生命的投入。它反对强制性教育、功利性教育,它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与存在,又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存在,把课堂真正变成师生生命共同活动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学校如何贯彻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我们的体会是:除了大办少年工厂、少年农场,加强对儿童的劳动教育外,还必须把儿童放在全民斗争中去千锤百炼,让他们受到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教育。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改造与教学改革工作。把儿童带到全民斗争中去事实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5.
教师以“一篇日记”为题,要求儿童作文。有一个儿童在他的本子上写着: “星期日,我外婆家去,外婆在送米,真是忙得很……”教师把它改成:“星期日,我跟妈妈到外婆家去,外婆忙着送米给姨妈……”这个儿童接到了作文本,在这篇文章後面写着:“那天我妈  相似文献   

6.
蒋淳 《考试周刊》2014,(45):175-175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教师应该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与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县大堰初级小学是一个单班学校,教师张济华在贯彻劳动教育方面是有成绩的。他结合课文进行实验,如教到“种子发芽”一课,预先叫儿童搜集蚕豆、大豆、绿豆等种子,他自己也作了准备。上课时他把豆予分发给儿童,告诉儿童那些是坏的种子,那些是好的种子。再把好坏种子出芽的情况给大家看,又把两种浸种不同方法的结果给大家看(一种是用水浸没  相似文献   

8.
常常有人把教师称为“娃娃头”,“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义还是贬义,它至少说明教师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其心灵则比其他教师更为年轻。的确,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班主任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卢梭在论述自然教育思想时建构了颇具自然主义特色的教师角色观,即儿童善性的守护者,自然和自由教育理念的彰显者和贯彻者,具有"把儿童看作儿童"的儿童观的导师,儿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研究者,儿童智慧发展的启迪者和促进者,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儿童寻求快乐的"知心人和决定人",充满爱心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者。这种教师角色观富于真理性,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愉快教育”之我见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张秀英愉快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的四个要素是“爱、美、兴趣、创造”。一、“愉快教育”是爱的教育以往只把爱看作是教师的一种修养和职业道德。而“愉快教育”是把爱看作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11.
家教信息     
徐州市贯彻《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把家教工作落到实处□文/盛晓东江苏省徐州市认真贯彻《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为使2000年“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多渠道开展了家  相似文献   

12.
陆秀芳 《早期教育》2002,(10):13-13
在组织教师学习、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要求教师把《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园长。园长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主动发展、创造性工作的空间,教师才能真正把主动发展的空间给儿童。为此,作为园长要做的是。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早期教育》2007,(12):4-5
一、教师“示范”与儿童“示范”模式比较 儿童“示范”是幼儿园绘画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绘画教学以教师为讲解示范环节的主体,而儿童“示范”则是把幼儿处于示范环节的主体,具体模式为: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要欣赏学生,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大声疾呼“做教师的应鼓励儿童创作,以发展他们的创作性,发挥他们的艺术天才……”他一生通过很多方式与途径贯彻他的“活教育”思想,他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大力提倡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其思想和做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它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与之相适应,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等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  相似文献   

17.
朱晶 《黑河教育》2014,(5):85-85
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儿童是爱美的,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话说“严”     
中国有句俗话,“严师出高徒”。这几乎成了教育界人人熟知的常理。然而,“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何况就教育人培养人的学问来说,即便是真知,也不等于善行。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把“严”曲解成严厉,便是例证。何谓“严”?我的理解是:一要严之有理。即任何要求都要符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准则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  相似文献   

19.
鸡蛋全破了     
某教师安排了一节教学活动,向幼儿示范鸡蛋经不同的方法烹调后改变了的形态。可是,当教师把用袋盛着的鸡蛋拿出来放在桌上时,其中一个幼儿突然伸手把那袋鸡蛋拉向自己身边。就在这时,那袋鸡蛋应声跌到地上,鸡蛋全都破了,而教师并没有备用的鸡蛋,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样做,以使教学活动不会因此而终止,并能贯彻“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是要把对小学生的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行动。实现这个“转化”,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因此,《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必须从培养和满足小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任何方法如果不顾儿童现有的需要就去进行,那么它就不会达到目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如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任何文明行为的习惯教育,都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学生同样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贯彻《规范》就是要把《规范》中的行为要求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