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认清“公共新闻”的内涵,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如何在坚持“民本取向”的前提下,将“民生新闻”提升至“公共新闻”?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卖身救母”、“最牛钉子户”、“华南虎”、“反CNN”等等发端于网络的草根新闻,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影响。从今年1月的雪灾到5月的地震灾难,大量与之相关的草根新闻也呈现在我们眼前。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而扎根于网络的草根新闻,已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于草根新闻,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和疑问,比如,草根新闻究竟包含哪些形态?草根新闻为何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是否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草根新闻是点击率至上P-57面对这一新生力量,监管者应如何对待?怎样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是让草根新闻保持混沌自由,还是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和引导?在草根新闻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否逐渐沦为草根新闻的跟班?草根新闻和传统新闻是共生共赢的关系,还是草根新闻会逐渐挤压并侵占传统新闻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运用心理技艺采写体验式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新闻是“青春饭”,特别是体验式新闻的采写,首要激情。如何蓄积新闻内功?怎样能令新闻采写功力厚积薄发?能否让这座新闻富矿开采出货真价实的东西?最近,笔者有幸利用闲暇时间通读了现代心理学相关书籍,并将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找到通向上述问题答案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业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也日趋时尚、快捷,越来越喜欢读既赏心悦目又真实直观的图片新闻。为此,许多媒体不惜拿出黄金版面刊发大幅图片力作。有媒体形象地称: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在“读图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尽展主角风采呢?这当然离不开图片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7.
金春华 《记者摇篮》2001,(2):18-18,20
时下,节假日载来越多,除了双休日,每逢“十一”,“五一”,“春节”均是大假,于是新闻媒体就面临一个课题,假日新闻怎么做?假日新闻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网站转企上市,是一种全新的选择,是一条全新的发展路线。前路漫漫而多艰,“怎么走?”、“如何做?”,这些问题一时间通过“转企上市”这一现实的“放大镜”,突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如何界定?这似乎是一个看似天真的问题。因为在我国新闻理论界,68年来,一直坚持使用陆定一关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对这一观点,若干著述大都赋予“科学合理”的阐述并给予充分肯定。笔者认为,这一被长期沿用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新闻随时会发生,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何培养和运用新闻观察力?如何使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洞察事物的能力更敏锐?在信息高度发达、受众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建筑大省,建筑业是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2022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高达两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四。武汉建筑企业众多,在建工程集中,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建设落地,为建筑业新闻的采写提供了“沃土”。一线建筑工地的新闻在哪里?如何发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建筑业新闻报道如何“顶天立地”?本文以楚天都市报《城建周刊》为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优化党报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新闻界十分热门的话题,成为各媒体新闻竞争的“杀手锏”。然而,由于各报共同致力于此,在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民生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同质化。如何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竞争力,足党报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做好党报民生新闻的策划?笔者认为,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民生新闻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差异化的策划,做到“有高度地贴近民生,有品位地包装新闻”。  相似文献   

15.
做新闻的首选,当然是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做自己的原创新闻。但是,善于借新闻做新闻,并善于在“借”中求“新”,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那么,如何借新闻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倾向性客观存在,那么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属性呢?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不是与新闻的客观性相矛盾吗?首先,新闻的客观性来自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这是新闻的基础。其次,新闻的倾向性,并不是要抛弃基本事实。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之一。最后,在新闻中追求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新闻是经过传播者加工过的客观事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新闻出新?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采写、刊发的稿件,谈三点体会:深入挖掘、巧用素材、迅速及时。深入挖掘为什么说深入挖掘出新闻呢?因为,深入挖掘是新闻出新的前提和准入条件。常听有人抱怨碰不到好的新闻素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深挖细掘不够所致。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真金白银”,并写出“出新”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单位尤其是党报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增强新闻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出新,出彩,出亮点,出特色?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在新闻采编上致力于“三抓”。  相似文献   

20.
陈颖 《东南传播》2011,(10):149-151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当下,民生新闻栏目,如何走出依靠“新、奇、特、腥、星、性”来吸引观众目光的困境?民生新闻要继续发展,其突破自己发展瓶颈的方法,又是什么?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公共频道民生新闻类栏目《公共事线》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新闻策划”助推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