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熹熹 《视听界》2007,(3):82-83
方言新闻是对民生新闻的小众化拓展,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方言播读民生新闻。从语言形式上看,方言新闻采用的是当地方言。从内容上看,方言新闻与民生新闻有着相似的着力点,着重采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地新闻。但方言新闻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甚至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也成了方言新闻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方言新闻是对民生新闻的小众化拓展,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方言播报新闻,它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家常化和讲述的故事化.方言新闻将"可能成为受众的人"定位为本地观众中的普通市民.他们选择收看方言新闻节目不仅在于想知道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多的是文化认同和民俗认可.方言新闻也面对许多问题,如同质化、克隆风乃至媚俗、琐碎等,受众多局限于本地居民.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而要在域外事件的报道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关键要在“关联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电视频道节目中地域新闻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述方式,其中方言新闻的兴起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致,“雾都夜话”、“阿六头说新闻”等作为地域新闻节目的表达方式也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从“平民化的新闻表达”谈“方言说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新闻界》2006,(4):74-75
对于近年来方言新闻节目的勃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语言是桥也是墙”,认为方言新闻节目消解了大众媒体普通话示范功能,不利于外地电视观众对节目的接受,而且题材也相对比较局限。但是,不容否认,方言新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栏目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不少方言节目创造了当地收视率新高。对此,正视方言说新闻节目,理解方言在新闻节目中的性质和定位,不论对此类节目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其他节目的借鉴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言说新闻:平民化的新闻表达平民化的新闻表达,是通过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新…  相似文献   

8.
屠鸿 《视听界》2014,(2):117-118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方言便开始与媒介联姻,中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使用各种方言播送节目。进入21世纪,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为了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纷纷对各自的传播形态进行改革。一些地方电视台在个性化、本土化方面进行改革,方言节目开始走上荧屏,取得不俗的收视表现,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新闻是“说新闻”方式的进一步拓展。说新闻将新闻语言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用面对面的谈话方式生动、活泼、有趣地播报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方言新闻更是将说新闻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2009年12月,常州电视台第三套节目重点打造的方言新闻类节目《生活369》推出。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地方电台整点新闻来说.要真正体现新闻的“新”与“快”非常之难。难在两点:第一.地方电台平台有限,本地新闻资源有限、人手有限,最新最快的本土新闻根本无法填充如此多的整点半点新闻时段。第二,因为本地新闻资源的局限.整点新闻编排了大量的省内外、国内及国际新闻。由于这些新闻资源大多来自于网络,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基本上已被新闻媒体所认同。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等。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新闻根本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就不能称为新闻”,听起来双方各有各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应对上级众多电视台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不具备资源、人员、设备等优势的情况下,节目的本土化是必然的选择。这几年方言新闻兴起,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实现节目本土化的一种新的策略。义乌电视台在2006年7月,尝试创办方言新闻栏目《同年哥说新闻》,创办一年多反响一直不错。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元旦开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在每晚的21:30推出了一档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整档节目的主持和新闻叙述使用的都是杭州本地话。节目推出后,深受市民喜爱,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杭州地区,《阿六头说新闻》自推出以后,收视率一直高居排行榜的前三位,并在网上被评为“最  相似文献   

14.
如何扩大《阿六头说新闻》的内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都市电视地域新闻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述方式,方言新闻带着争议成为其间重要的亮点之一。获得“全国百佳栏目”殊荣的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作为方言新闻的代表,以高收视率和高质量引起了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有不少人为《阿六头说新闻》这一另辟蹊径的创新举措叫好,把这一现象解读为媒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新闻本地化和平民化等电视新闻发展方向的代表。但也有论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方言的局限性减弱了媒体传播功能,还形成了新的“话语霸权”,又与推广普通话的国家政策逆势而行,其内容选择上的消费媚俗倾向有舍弃社会责任之嫌。  相似文献   

15.
赵建敏 《青年记者》2009,(16):62-63
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读者只关心或较关心本地新闻,而本地新闻里面,时政新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厚报时代”做好时政新闻,是报社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地方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节目形态融合的方法创制出了“方言民生新闻脱口秀”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它是将西方的“脱口秀”加以本土化改造,使用地方方言口语,评述百姓生活故事,反映百姓认知、愿望与情感的新闻节目。这一节目形态的创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赢得受众市场,构建新的公共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也彰显出地方电视节目形态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说新闻”节目的语言形态与“播新闻”及日常口语存在明显区别,呈现混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语言形态的差异使得“说新闻”节目的语言规范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与“播新闻”语音评价重点的分歧、词语选择的不同及句式使用倾向的差异等方面。此外,方言类节目的规范宜采用“限时限量限域限倾向”的限制性引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新闻单位都在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争取读、争取观众,对稿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见报率和获奖率的难度也相对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足现实,在新闻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努力写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来.正在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主攻方向。本拟结合采写工作实际,对新闻如何出“数”,出“金”、出“新”、出“彩”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方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国家要求推广普通话,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近年来,方言栏目在全国各地媒体上陆续开花,武汉本地媒体的方言栏目也不少。电视广播节目方面,武汉电视台的《都市茶座》开先河,后起之秀如《阿星笑长开讲》、《经视故事会》也都受到观众热捧,楚天交通台的《好吃佬》已成为电台品牌方言栏目。同时,这些年江城几家报媒也先后推出方言栏目,如《武汉晚报》的"九头鸟"专栏,主持人丁金汉以方言报道社会新闻;《楚天都市报》"汉味茶馆"专版,从各个角度探讨武汉话;武汉晚报全娱乐版面改版后,也顺应潮流推出方言评论栏目,以"纯嘴劲"为栏目名,侃尽一周娱乐大小事。作为该栏目记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以方言  相似文献   

20.
避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新闻前哨》2005,(11):52-53
当下,在《南京零距离》等成功“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影响下,国内一些省市电视台掀起了大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热潮,似乎这是省市电视台在央视媒体、香港媒体对主流新闻和国际新闻统治力加大的情况下,与之对抗,寻找出路的良方。无疑,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立足本地,盘活地方新闻资源,的确是当前省市电视台实现战略突围比较现实的做法,但是,纵观目前“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现实表现,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