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报道应找准“动情点”。笔者认为,一则新闻报道能否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找准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动情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若能抓住动情点,就能使新闻报道“出彩”、“传神”,满文生辉,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出自不同人的叙述,其效果会大相径庭。有的能将其讲得有声有色,有的却讲得平淡无奇,甚至不知所云。新闻写作也是这样,结构设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许多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结构的精心安排有着很大关系。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设置得好,就会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反之,就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因此,优化结构是增强新闻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作…  相似文献   

3.
热点问题·热点报道·热点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点是公众的热切关注之点,公众议论的集中之点。热点报道,是新闻传媒围绕社会热点所展开的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持续性报道。传媒进行热点报道,目的是为了进行新闻舆论引导。以热点报道引导舆论,应当注意:①精心组织好热点报道;②严格地遵循新闻规律;③辩证地处理好聚与散、疏与堵、浓与淡、续与断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岳保战 《新闻窗》2008,(3):65-66
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新闻,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地方晚报更应把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来抓,这是媒体与百姓的一个重要切合点,抓住了这点,也就抓住了关键。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闻资源共享、报道内容同质化的状况,记者如何把新闻做得与众不同,更能让读者接受呢?可以说这是许多记者都在思考的问题。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从什么角度切入,在众多普通材料中寻找关联点,突出人物或事件的新闻价值点,如何抓住细节点并进行放大呈现,以及如何把握好新闻表现的节奏点等已经成为新闻报道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解剖、分析新闻实践的一些实例,从采访切入点、新闻价值点、关联点、细节点、节奏点等方面对加强新闻报道的创新点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一、寻找最佳的采访切入点众所周知,采访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观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平时期军事新闻的改革,固然要涉及到办报的每一个环节,但最基础的一环在于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将每一篇新闻作品写好、编好、安排好。否则,即使其它方面做得再好,没有好的新闻作品报纸照样会显得苍白无力,无肉无血。因此,想就新闻价值观发表三点看法。说长道短新闻不是商品,但新闻也有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社会价值。一篇或一组新闻作品的影响力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否认新闻有价值的人也许不多,但承认新闻价值不等于具备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以作品长短论价值,是新闻价值观上的误区之一。有人认为,文章块头越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揭示点·交会点沟通点·契合点新闻精品主题提炼探析劲松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犹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文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  相似文献   

8.
陈曦 《新闻窗》2014,(3):63-63
创优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目标,如果我们树立正确的新闻意识,逐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新闻敏感性,抓住每一个好素材,精雕细刻,那就不难写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从事物的关键点切入。在实际采写中,有些客观事实本身很新鲜、很典型,主题意义也很明显,只需正面入笔,直书其事,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有些新闻事实不便从正面直入,须选择最重要之点切入。为此,就要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子,透过表象和假象,抓住体现事物内核的本质之点、关键之点,揭示出具有指导全局的重大主题。 从事物的闪光点切入、新闻报道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和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用全力找出那些最重要、最精彩的片断,紧紧围绕这些闪光点做文章,把它突出、放大、重现出来;对那些一般的或同…  相似文献   

10.
瞬间与新闻摄影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抓住了瞬间就会获得满意的作品,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工作中追求的表现手段。但是怎样理解和掌握好这一瞬间,试作浅论有三。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精心提炼主题则更重要。因为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它是衡量文稿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写作环节的轴心。所以,下功夫提炼好主题,对于新闻精品写作来说,实在是重中之重。 提炼好主题应从哪几个基本点入手? 现象到本质 揭示点提炼 新闻报道的客观事物(事情、人物、经验等)往往是很复杂的,总是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表示出来。如果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只停留在事物的表层上,那就只能就事论事地报道。反映不出事物的真正价值和它的普…  相似文献   

12.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的作品,由于记者本人就是事件发生的见证者,能抓住新闻源头,所以写出的东西往往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但当一名地方媒体记者在不属于自己工作的区域内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参与到事件中去,并准确把握住关键点,往往也容易使一个好的素材失之交臂。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个成熟的记者,更应该在突发事件现场,准确把握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对整个事件有个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从业者大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新闻越来越难做。为啥?这除了媒体竞争愈演愈烈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众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需要,读者素质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可选择媒体的增多,使得受众对新闻数量和质量有了近乎挑剔的要求。这也就让新闻从业者,尤其是奔跑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备感压力,他们在反复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鲜活新闻才能抓住受众的心?如何抓取受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这些年,齐鲁晚报在抓鲜活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突出三点:抢“第一”点,找共振点,抓要害点。抢“第一”点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摘     
短新闻“三抓”一、事件新闻抓本质。抓本质,就是抓主要矛盾。只有把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事件的本质揭示出来,才能使人了解事件的意义。二、人物新闻要抓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必须抓特点,突出有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迹。三、动态新闻要抓住主要事实。抓住了主要事实,也就抓住了整个事实的主要方面,突出了重点。(杨国林辑)新闻写作谚语铁肩膀是压出来的,快笔头是练出来的。凸看得多,知识增加5写得多,笔下生花。面鼓不在多,一锤定音;事不在多,一例服人。th水平高低不在文长短;分量轻重不在搞大小。凸说好的不要…  相似文献   

16.
“望、问、切”本是祖国中医传统的医疗手法,然而,它也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运有于新闻采访中。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新闻敏感,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对“望、问、切”的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抓住好新闻,写出好作品。一、望望,即现场观察,也就是记者用敏锐的眼睛对新闻现场仔细察看。这种现场观察不仅要对当事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而且还要观察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之间存在的矛盾,探讨平衡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期协调好新闻背后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一步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推动呈现自媒体行业发展新面貌。【方法】文章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以明确自媒体属性为前提,对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平衡进行思考。【结果】新闻类作品具有信息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商品的新闻类作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各类资源,但作为信息的新闻类作品又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影响着公众舆论。【结论】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用户生产内容大多不具有营利目的,不妨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内;以此为业的商业生产内容具有营利属性,更应该受到法律、技术、机制等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参加县(市)的一些会议,是记者搜集新闻的一个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如果只是听会、要材料、写会议消息,或编发领导人的讲话,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坚持用新闻的标准来衡量事实,必须注重新闻的作用和社会效果。往往是有些会议并无多大新闻价值,可是在会议中听到了情况,获得了信息,发现了线索,这就有了新闻资源。如果能抓住那些是新闻的事实,进行再采访,就有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去年,我们参加旗里的扶贫工作会议时,感到有些事过去已经报过了,又觉得报个开会消息意义不大。可这个大会只开了一天就结束了,而以往每年都要开四五天,这本身不就是新闻吗。于是我们抓住这个新事,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有效地采写,在新闻界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新闻题材的把握和采写,新闻名家们却都有着大体一致的看法,那就是进行周密的策划而后寻求一个最佳的(甚至是独家的)切入角度,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做独具个性的深入报道和解读,从而使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闪射出不同的绚丽色彩,为读者全面深刻理解这一事件留下历史性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版面是报纸等字载体的概念,报纸新闻是新闻以字的形式在报纸纸张空间的集合,排版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笔认为广播新闻节目要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