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带来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变革,由此揭开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大幕。这一社会背景和发展体制的根本性转换在乡村民主政治的体制结构和农民日常的政治生活中都能找到其深深的印迹。市场化本身固有的推动社会主体多元分化、整合利益需求等制度性特征,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益。利益在市场化过程中受到重视,成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因此需要对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机制进行制度性调整和整体性规范。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民主思维、政治理念、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等开始萌芽并逐步稳固化,强烈要求参与到乡村社会具体的事务管理和政治运行当中去。面对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的政治治理方式开始发生变革,农民的民主政治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超越了一般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实行的单一性民主治理模式,通过能人治理与制度化治理相结合、权威治理与专业化治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农村治理模式,促进了农村治理结构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进一步处理好民主与权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完善农村治理模式,是村民自治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镇政权治理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政治转型,而政治转型成了中国大地催生市场的动力。村民自治的悄然兴起,表映了“市场、自由、民主”的定式,并冲击着农村社区原有的治理模式。“市场需要自由、自由需要民主”。乡政村治,乡镇政权在这场“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化中成了乡村治理模式变革的主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乡镇治理模式的变革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简要阐述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的定律以及乡政村治的现状后,描述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勾勒了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粗线条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政治转型,而政治转型成了中国大地催生市场的动力。村民自治的悄然兴起,表映了“市场、自由、民主”的定式,并冲击着农村社区原有的治理模式。“市场需要自由、自由需要民主”。乡政村治,乡镇政权在这场“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化中成了乡村治理模式变革的主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乡镇治理模式的变革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简要阐述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的定律以及乡政村治的现状后,描述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勾勒了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粗线条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带来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变迁.由此揭开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大幕,这一社会背景和发展体制的根本性转换在乡村民主政治的体制结构和农民日常的政治生活当中都能找到其深深的变化印迹。市场化本身固有的能够推动社会主体的多元分化、利益需求的整合联动以及社会结构的分层别类等制度性特征,使得人们的行为和需求越来越关注利益。利益在市场化过程中受到重视,成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因此需要对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机制进行制度性的调整和整体性的规范。农村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使得农民的民主思维、政治理念、法治观念、权利意识等开始萌芽并逐步稳固化。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参与到乡村社会具体的事务管理和政治运行当中去。面对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中国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有效的乡村治理,各级政府对此甚是关注。特别是在我国处于新时代的初期,农村复杂的工作形势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批农村精英的流失。加强农村有效治理,促进农村善治的实现,便成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学者的共识。为此浙江省德清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即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发挥其充当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桥梁的作用,形成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协同共治有效机制,开启了乡村治理新实践,对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做出应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随着农村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解决农村治理中民主困境的途径。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赵俊文 《大学时代》2006,(11):30-31
本文从我国基层行政管理模式、乡村党政关系、农村经济与传统文化三个层面对村民自治进行了根源性的剖析。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实行村民民主自治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创新党的领导模式,推进基层行政治理变革,引导农村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从实践中内生出真正的村民民主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刻地改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治理体制。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民主治理体制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治理体制改革、治理关系的调适和治理过程的改善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同时,因这改变而引发的村民参与扩大对农村治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精英的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社会权力结构也进行了深刻调整,乡村治理的技术随之形成了新的特点.但这些变化所蕴含的是以往乡村治理术的不断精致化,也可以称之为"新乡村治理术"的演进,而不是乡村治理模式与政治形态的本质变化.这个过程是在中国"生态政治"本文中提出的生态政治指的是国家整体的政治形势,即基本制度层面上的社会设置与社会(潜)规则.的大环境中发生的,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宏观社会结构变迁,国家的整体政治气候实际上决定着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纵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发现农村教育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基点与支点,在建设新农村与建设农村新教育之间,集中表现了过去与现在江西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孕育着江西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与光明未来.农村教育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要重新确立教育体制,重新调整教育结构、重新选择行为方式,而"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法制环境则是农村教育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杨立元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63-67,89
新乡村小说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的农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的复杂矛盾和行为走势,突出表现了农民在社会转型期走向自我觉醒、自我选择地确立自主人格和独立意识的心路历程,逐渐形成了冷峻沉郁、质朴生动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服务“三农”是远程教育的功能体现。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等四种新的关系,依托远程教育手段、电大网络优势和社区载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效提高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建设虽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文化建设往往表现为更为核心的要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作为现代民主国家所要求的公民社会的培育.面对着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文化自觉”作为满含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提倡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较热的话题。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乡村教师应成为新乡贤型教师,要承担多方面的乡村振兴事务。然而,乡村教师成为新乡贤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乡村学校“离土”,教育隔离于村治之外,乡村教师难以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教师非本土化,教师乡土情怀淡薄;教育专业化抑制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经由乡村教育振兴乡村之路较为理想化。基于此,文章认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应从属于专业属性,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的最大任务是教书育人,在乡村学校“离土”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能够坚守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就是为乡村教育“兜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紧缺矛盾并存。大学生捉村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实现农村创业,应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优化政策舆论导向,重视培养农科类人才,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既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丰富内涵,又包括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中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在我国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强化政策金融和商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三是加快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四是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五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增加业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培育新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基本概念,结合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以及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认识农村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