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气喷泉实验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最有力的证据,并且实验现象美观生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是教材中的实验是由教师事先在烧瓶中收集氨气,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演示喷泉实验,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多缺陷:1.制备氨气时无法控制用量,会浪费很多氨气。2.在课前事先收集,很有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已经泄漏了一部分,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罗迎瑞 《考试周刊》2015,(8):136-138
因为化学实验及实验装置设计无不渗透着技术思想和方法,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化学实验教具的革新无不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一套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该套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无污染、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露,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既适合于教师演示,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氨气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方式新颖多样。当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喷泉实验时,学生无不充满好奇,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虽然初步明白了喷泉实验的形成过程: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的性质,在短时间内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使外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是现行中学教材中2个比较经典的喷泉实验,当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时,又可以产生喷烟现象。然而,教材中只是单独地演示它们其中的一种喷泉实验,同时演示这两种喷泉的改进实验未见有报道,而且很少演示氯化氢和氨喷烟的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要求教师在演示氯化氢或氨的喷泉实验时,要事先收集好气体。  相似文献   

6.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传统经典实验,要想演示效果良好并非易事。课本装置也并非完美,还存在改进与变形空间。笔者以氨气喷泉实验为例。基于自己的实践与理解阐述该实验,以期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氨的喷泉实验,从实验准备到课堂演示,包括NH3的制备、收集、储存、课堂喷泉实验的演示等过程,实验步骤都比较繁琐.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若收集的NH3浓度小,或在储存过程中,有部分NH3散逸到空气中,都会导致氨的喷泉实验失败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且在收集NH3时,若无恰当的尾气处理措施,就会有大量NH3散逸,导致室内空气被污染.  相似文献   

8.
在《氨的性质》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实验组合在了一起。一、实验准备用250 mL 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可用浓氨水与 NaOH固体制取),用250 mL 锥形瓶收集一瓶氯化氢气体(可用浓 H_2SO_4与浓盐酸混合制取),塞紧橡皮塞,备用。二、实验装置见附图。三、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9.
喷泉实验是一个典型的能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推而广之,任何能够容易溶解于水或者能够容易和某种溶液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设计成类似的实验装置。由于喷泉实验涉及气体的性质和压强,使之成为一个化学和物理的交叉问题,曾在中考、高考中多次反复出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图1是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采用的典型的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比较复杂,实验操作难度大,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会有不少氨气泄露,既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如果用带有一只  相似文献   

10.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做了下面的新改进.  相似文献   

11.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活化、绿色化理念,采用常见的注射器、玻璃瓶和紫甘蓝指示剂等对氨气的制取、收集和三色喷泉实验进行一体化设计,色彩绚丽且实验组装和操作简便,便于教师多班演示。  相似文献   

13.
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灵感的有效途径.围绕高中化学"气体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原有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优化了"氨气与氯化氢"、"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氨气与氯气"、"喷泉实验"四个适合课堂演示的趣味性实验项目,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想、内容及特色,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淑萍 《考试周刊》2009,(47):188-189
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第10页有一个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图,我把这个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时,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高考关于喷泉实验的试题也较多,考查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圆底烧瓶(须干燥),三孔橡皮塞一个,粗玻管(两端开口)一个,弹簧夹个,锥形瓶两个,针筒两个,橡胶管、…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提供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内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18.
本演示实验设计方案是将二氧化氮的制取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固定的演示实验装置,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演示实验又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事关整个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课堂上演示实验发挥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简单列举了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上的几个重要作用,并简单阐述了进行演示实验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希望借助于有效的演示实验能够提升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喷泉实验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探索意义的课题 ,同时又是具有重要位置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 (必修 )将它置于封面 )。我们以前关注更多的是改进实验装置 ,以增强实验的成功率和改善实验的演示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综合性课程的开设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们关注的视角重心应该转向如何进一步挖掘实验的功能 ,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索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 ,笔者认为 ,喷泉实验的研究应把关注重心移至探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成功的关键 ,列为重要的是依据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