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创始人,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鲜明地提出了"诗画异质"观点,开拓了美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拉奥孔》这部经典的世纪著作出发,浅要地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充满艺术论气息的小说《草枕》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之一,而《拉奥孔》是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的美学名著,两者均以“诗与画的界限”为中心展开美学的阐发。不过,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影响关系,虽然从书的命名到主题的表达都有相似之处,甚至前者多次引述后者的观点而立论,但两者又在美学理念上呈现出意味深长的差别与统一:《拉奥孔》认为诗画有别,凸显诗的优越,寻求一个行动的希腊;与此相对,《草枕》主张诗画一致,肯定画的美学,看到一个静观的东方,从而形成了一种互文性和对话关系。上述事实至今被国内外学界所忽略,却关乎《草枕》美学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莱辛的《拉奥孔》打破了传统的诗画同一说,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这种诗画异质论与中国的诗画合一论形成对立与互补,对于诗画艺术民族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启示。而从西方现代、后现代诗画关系的新变中,则可以窥见两种艺术之间界限的消泯趋势。将莱辛的观点放置于这种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审视比较,有助于探讨总结诗画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著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说。莱辛诗画理论的出发点与他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他大力倡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上扫清道路。莱辛的理论和实践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莱辛根据"拉奥孔"群雕而著的美学名著《拉奥孔》,被誉为"现实主义美学里程碑"和"启蒙运动思想武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详尽地介绍了莱辛《拉奥孔》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其历史现实的意义、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诗画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著述颇丰。我国自古强调"诗画一律",注重诗与画之间的渗透融通。钱钟书先生在莱辛《拉奥孔》的启发下将目光转向"诗画异质"说,于1939年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并提出"旧诗或旧画的标准分歧是批评史里的事实。"[1]28文章从钱钟书先生这一观点产生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展开论述,即:儒学精神和佛道文化对诗画艺术的不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诗画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著述颇丰.我国自古,强调“诗画一律”,注重诗与画之间的渗透融通.钱钟书先生在莱辛《拉奥孔》的启发下将目光转向“诗画异质”说,于1939年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并提出“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本文试就钱钟书先生这一观点产生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展开论述,即:儒学精神和佛道文化对诗画艺术的不同影响,并就文中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莱辛的关学、文艺学专著《拉奥孔》,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诗歌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不同特质,有力地反击了新古典主义者所崇尚的诗画一致说,其现实主义文艺史观及实践对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这个“诗画异质”的见解,是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的一个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观点。他从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入手,从“画”这个一般概念中发掘出了诗中“画”和画中“画”的个别特性。至今仍有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拉奥孔》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部经典美学名著。从《拉奥孔》写作的背景和动机来看,莱辛一直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走现实主义道路;从《拉奥孔》中论诗与画的界限的具体内容来看,莱辛在总体上肯定诗高于画,主张塑造“有人气的英雄”,这实质上是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又一体现;从《拉奥孔》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来看,它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莱辛在《拉奥孔》中阐述的美学思想渗透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扭转风气"[1]的《拉奥孔》,学界历来对其的关注集中在诗画之辩上。莱辛在区分造型艺术和诗歌艺术背景下,实际上蕴含着他对人自身的关注。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自然"是莱辛的信条,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他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欲望、本性,自然人性的真实表现和自由意志的实现都是人之为人的必要,这一观点赋予了《拉奥孔》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莱辛的《拉奥孔》没有看出欣赏者对诗画的接受方式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由眼观物,由耳听声,只不过是人在感知事物的表象,最终这些形与声都得经过人脑的整合,而人脑的整合也即想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德国18世纪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题,比较了诗与画在表现上的不同,探索了诗与画的界限。通过对莱辛的《拉奥孔》成因的分析,对其美学思想的梳理,对其意义及局限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使人们重视此书的价值,并引发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Laokoon)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主题,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诗歌艺术和造型艺术的不同特质,揭示了诗画的不同创作要求和表现规律,同时展开了对丑的论述.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意识流小说与印象派绘画践履一种共同的美学原则,即“反《拉奥孔》”,旨在找出二者美学原则之“接点”,为其可比较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达&#183;芬奇画论,尤其是他的诗画比较,作为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和全面的艺术比较、文学比较,在突显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各方面的审美艺术的同时,也把诗歌(文学)方方面面的特征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文艺理论的价值,甚至远大于当时的许多“诗学”著作。达&#183;芬奇的诗画比较开了西方近代诗画比较、文学与其他艺术比较的先河,并成为17、18世纪莱辛《拉奥孔》更为系统深入的诗画比较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莱辛从拉奥孔雕像群入手,通过对画与诗艺术规律的比较,驳斥了温克尔曼主张“诗画同一”和崇高“单纯静穆”的观点。证明雕像群中的拉奥孔之所以不哀号,是为了遵循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的“诗画一律”说都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并不仅仅是对艺术规律的总结而言。苏轼首倡的“诗画一律”说,有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同时也是为文人画张本。西方文艺理论重视诗画的不一律,其“诗画一律”说只是一句口头禅。本文辨析了“诗画一律”说的来龙去脉,并在钱钟书诗画观的基础上,对“诗画一律”的美学内涵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20.
莱辛在《拉奥孔》这部艺术论著中就拉奥孔雕象的塑造说过这样的话:“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就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如果拉奥孔的口张得很大,让他号啕大哭”,拉奥孔的形象就“会引起反感”、“变成一种惹人嫌厌的丑的形象了。”(《拉奥孔》第16页)这是一个十分精辟与可贵的艺术见解,它不单适用于雕塑,而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其他样式与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