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各政权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积极从事外交活动,于是对使者的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要求其博学、机辩,还要容止可观,并能坚持使者气节,使之作为本国政治、文化、学术和礼仪的形象代表来进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达到完善本国政权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传教士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传教士所起的作用可从近代来华传教士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传教士的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历史背景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这三方面来作分析。我们应以科学理智的眼光看待传教士这一特殊的群体,对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客观分析作为文化使者的传教士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林莎萍 《文教资料》2008,(21):41-43
林语堂具有超越种族和地区的多元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的学者和作家.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林语堂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向西方国家展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林语堂的文化传播活动在"西方中心主义"盛行的当下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归纳和说明杨宪益、戴乃迭两位译者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8.
湖南永州之浯溪碑林由中唐文人元结开创,现有石刻500余方,是国内外著名的文物珍宝。《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出文献,记载了大量越南使者出使清朝时所留诗文之手抄本。而浯溪作为越南使者北上入京之必经地,亦吸引了大量越南使者前来吟咏。这些诗文记录于浯溪碑林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者达63首/篇,是中越文化友好交流之重要历史见证,亦是对元结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差异看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特征上。因此,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作为不同语言文化间进行交流的使者,需对原作者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再”这个词表明这种创造是有限的,是要用译语来再现原语所载文化信息。本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再创造的尺度,以便用通顺流畅的译语来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难度:】征选"兼备中西"的文化使者,向世界讲述中华故事,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英语作为国际通行的交流工具,起着传递文明,沟通文化的桥梁作用。本刊希望通过"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选出优秀的外语人才,代表中国当代青少年,担当起"文化交流大使"的职责,向世界讲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外文化的民间交流储备人才。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英语沙龙杂志社和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决定联合启动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的神圣使命,是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教学志愿者有力推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通过泉州师范学院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志愿者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担当历史与社会赋予的重任,成为文化与友谊的使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果。毕业生和在校生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交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据毕业生反馈,当他们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交流内容涉及到中国国情时,往往出现严重的"失语"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就改变这一现状提出建议。目的在于寻求培养既能应对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适用人才,又能担当以英语为载体表述中国文化的"使者"的途径。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中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联系的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汉语和英语之间词语含义差别较大。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中西方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内涵、情感、联想以及搭配等方面分析并解读英汉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期能为广大的翻译工作者以及文化交流使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  相似文献   

15.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的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承担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是一个教学难点。无意间从网上看到“江苏省学生使者团”的资料,给了我一种灵感。  相似文献   

16.
旅法华裔作家程抱一以其双重身份和双重视角,担当了中法文学、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融会东西方思想,使自己的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他在与西方主流文化的对接、对话中,实现了中西思想的双向互动,在理论著述中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互识、融会贯通。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程抱一善于发掘中国文化资源,善于吸取西方文化滋养,用中西双重的目光来审视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从而在作品的精神内涵上有新的突破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卧佛在西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内地西藏班所在学校,汉藏学生长期共处,在民族文化交融、碰撞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教育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增强汉藏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藏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宣传民族文化的新使者。一、现状分析(一)藏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汉藏交流的活动中,藏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中山市实验中学的校园内部,西藏学生缺少具有校园影响力的学生代表,虽然有藏族学生被顶尖名  相似文献   

19.
唐朝时,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全面展开,规模较从前更大,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一,中印政府间的交往同东南亚国家相比,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重于政治外交方面的交流,因而不同于一般的外交关系。双方交往的主要形式——朝贡关系也由过去的单方面进贡变为互相和平交往。两国使者在交通路上往来频繁,五天竺国曾27次遣使来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也数派使者去印度。唐朝史籍对此也多有记  相似文献   

20.
情景缺省的存在是跨语言、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翻译者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语接受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理解源语内涵,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