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高,1983年开始设立工民建、机械和电子等专业,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模式越来越有改革的必要。我校通过调查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经过分析研究,根据“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改革了课程模式。并且根据近几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我校对课程模式又进行了动态调整。我校课程模式改革前状况分析和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一样,我校也是采用传统的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即由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技能型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个实用型专业,其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以此来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自我封闭系统内,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及岗位定向式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职业技术学校面对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现实,却无力培养,倍感尴尬。作为青海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青海建筑工程学校,从1979年建校就创办的工民建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课程模式,推动整个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引入新的课程模式是实现工民建专业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首先,职教课程的改革必须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工民建专业,深入实际,从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对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并实施"学员制+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与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技能;通过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科技研发,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已启动21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它是国家教育结构调整和中职培养目标变化的落脚点,我校机制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专业设置改革的关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普通中等专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及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把以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  相似文献   

6.
工民建专业的“2+1”教学模式吉林省建筑职工大学周永祥,许超,王志先目前工民建专业的成人高等教育,大多是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编等都没有完全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一致。加之近几年入学的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7.
孙玉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25-26,40
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建筑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筑类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建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服务的,直接为建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第一线提供技术和管理人才,与建筑类人才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就决定了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具体体现为专业建设特色、培养方案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结合现代化工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化工专业的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我院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依据高职物理教学现状、针对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促进物理知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更好地支撑化工生产,实现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管理类专业设置和分类之我见同济大学黄渝祥我国工科院校设置管理类专业始于1956年我校就是在1956年开始招收建筑经济与组织专业学生的(本科五年制)。当时的摸式是三年半的工民建(土木)加一年半经济管理,培养的是经济工程师,还是偏重于工程。此后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体现出较强的职业针对性,越来越趋向于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岗位的实践与训练,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术教育的特色,以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我校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是一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我校近几年在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课程设置的原因与背景50年代,由于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低下,各工种的专业界限模糊,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内容涉及面广但很肤浅,往往是某个工程师从事着建筑、结构甚至设备、机械多个工种的多项技术工作。60年代末,各专业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并向技术纵深方向发展,直至80年代中期,各专业的独立性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之后,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建筑行业的变迁,建筑各工种又出现新的相互渗透、交融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校于1988年开始筹建暖通空调专业,根据近十年的建筑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并对本、专科毕业生离校后的工作情况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借助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支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师资队伍、发挥科研引领、借用行业平台等措施,探索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现状分析我校是培养建筑工程中等专业人才的专门学校。我校工民建专业采用中专学校的工民建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具有雄厚的师资,丰富的经验,专业知识宽厚扎实,经多年艰苦努力和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从总体来看基本能满足实际需要。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现代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出技能型人才。我校正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体现我校的学生培养特色,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还特别注重综合实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岗位实务导向型课程体系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全市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试点专业.4年来,我们以建设现代化标志专业为契机,以工民建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何进课程改革,培养高新技术人才,这是技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课题。1998年以来,我校加大生产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改革力度努力拓展数控技术实习教学和训练,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生产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改革机械专业课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是以机械专业为主体的一所老牌技工学校。自1963办学以来,通过多年努力,实行产教结合,走出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成为广东省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和国家级点技工学校。我校机械专业有近200台机床,包括自己生产的品C6132A…  相似文献   

17.
我校工民建专业总体改革目标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实现专业素质由"理论型"到"技能型"的转变。本文论述了我校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岗位实务为导向,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使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学科型"到"模块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对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项目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图通过项目课程改革,为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一、职校数控项目教学现状分析(一)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生搬硬套,脱离了职校学生的学情。笔者曾经按项目教学法的描述实施教学:在老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校工民建专业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在工民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车间化教学。车间化教学是以车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采用边讲边做的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20.
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两年后,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正式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新课程实施阶段。 为了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改变以往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形成符合技能型职业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北京市教委于2008年启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同时开始17个专业的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