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9月25日,日本防卫厅发言人宣布,自卫队航空技术本部从2007年起将用3年时间开发新型机载导弹制导系统,新系统能接收到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并瞬时判断出电磁波发射源,可保证战机在不打开雷达搜索的情况下,对目标实施精确攻击,整个项目将耗资18亿日元。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的F-15J制空战斗机和F-2支援战斗机都是利用雷达发射电磁波来监控目标并实施攻击的,这种作战模式的弊端在于:敌方也会逆向搜索电磁波发射源,继而发现日本战机的方位。  相似文献   

2.
电磁波在地下媒质中的速度估计是探地雷达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地震探测的共中心点的速度谱理论,提出利用点目标速度谱来估计探地雷达脉冲电磁波在地下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甲方:雷达大名:雷达,专业名为“无线电探测与定位”。英文名:radar外号:千里眼绝招: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反射的原理,通过发射电磁波和分析回波来发现目标。最大的目标:没有漏网的飞机!最得意的事:哈哈,自从有了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日子就不好过啦!只要它们一不小心没藏好,  相似文献   

4.
代佳 《科学启蒙》2013,(12):9-11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白天黑夜都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影响,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技术含量高,制备难度大。束星北是中国第一个制造出雷达的科学家。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磁波场基本理论,推导了海气界面的电磁波场散射方程;通过对由Helmholtz方程近似得到的抛物近似方程的求解,研究了海气界面上电磁波的传播损耗模式,探讨了电磁波在海气界面的蒸发波导中的传播模型;采用双尺度模型,并根据海面微尺度波谱和Bragg散射理论建立了海浪谱与雷达散射截面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后向散射截面与海面波高起伏、电磁波长、极化方式以及入射余角的关系,指明了海面的粗糙程度对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浦东新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一数学试卷的第22题:如图,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反射,又被雷达接受,;两个过程共用了5.24×10-5秒。已知电磁  相似文献   

7.
一、多普勒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雷达向运动物体发射约9000MH_2的超高频电磁波信号,当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运动物体反射回来时,通过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根据多普勒效应的理论可知,当运动物体反射电磁波信号时,信号的频率将发生变化。运动物体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速度越大,信号的频率变化也越大。多普勒雷达就是通过测量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经过混频得到的差频信号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隐身飞机是通过改变、降低、削弱目标原有电磁波、热辐射、声波等物理特性,使对方难以发现的一种飞机。然而,隐身飞机也有它的“难言之隐”。首先,不完全隐身和反雷达技术有较大的局限性。隐身飞机采用的是吸波材料和隐身结构,主要是针对厘米波雷达,而对毫米波、米波、红外波段  相似文献   

9.
少知 《宁夏教育》2004,(12):36-37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物体探测的一种电子装置,最早用于探测飞机。近年来,随着微型化和低成本雷达的出现,在人们生活领域中,也频现雷达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GPR)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工程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利用数值模型来模拟复杂的地下电磁特性模型是探地雷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论文利用复坐标延伸变量和递归卷积技术的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构造了模拟基于表面反射GPR模型和垂直探测雷达(VRP)模型的高阶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并对该方法的稳定性条件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实例的分析。根据典型探地雷达模型仿真的正演剖面图,可观察到电磁波在地下分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电特性参数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隐形轰炸机长途奔袭上万公里,在南斯拉夫军队的眼皮底下完成空袭任务。从而实现了“零伤亡”。在海湾战争,美国的F-117等稳形战机也大显身手。近年来,“零伤亡”。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F-117等隐形战机也大显身手。近年来,“来去无踪”的隐形飞机正成为美军炫耀全球的资本。融诸多高科技于一身的隐形飞机虽本领高强,令人敬佩,但可笑的是,它却能被手机、广播和电视打败。原来,隐形飞机的隐形功能主要是针对普通雷达来设计的。普通雷达的原理是:先向空中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碰上飞机等目标后就会反弹回来再被雷达接收。所…  相似文献   

12.
大气负折射现象使电磁波产生异常传播,对雷达等电子装备产生影响。论述了大气折射的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和大气负折射现象产生的机理;根据试验观测结果,应用电磁波在对流层传播的理论,利用电磁波传播损耗模式模拟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损耗,说明了雷达等电子装备在大气负折射条件下作用距离会明显降低,提出了在登陆、航渡和布雷等海上作战中充分利用大气负折射现象的初步设想。对在作战中充分利用负折射现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用雷达式、热红外等多种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的同胞.其中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它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sub><sub><sub>m/s;热红外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在黑暗中<sub><sub><sub>选填"能"或"不能"发现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B.电磁波从真空传入水中时,波长将变长C.雷达是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D.医院中用于检查病情的“B超”,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2.日光灯电路主要由镇流器、启动器和灯管组成,在日光灯正常工作过程中A.灯管正常发光后,启动器两个触片是连接的B.灯管正常发光后,启动器起降压作用C.日光灯刚发光时,镇流器提供瞬时高压D.灯管正常发光后,镇流器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3.如图所示几种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基本电路。从ab端输入低频和高频混合…  相似文献   

15.
浅谈雷达测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系统常用雷达测量车辆的速度,通过对超速车辆的处罚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那么,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它涉及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拍现象等物理知识,现分述如下:一、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动的基本特性.根据狭义相对论,如果有一电磁波源以相对速度 v 朝着观测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电磁波源在运动中连续不断地发出频率为 f_0的微波脉冲,则观测者收到此脉冲波的频率为 f=f_0(c v)/(c-v)~(1/2),其中 c 为电磁波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雷达液位计利用微波这种电磁波来测量液位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在本钢浦项冷轧薄板厂酸再生系统中采用的德国KROHNE公司所生产的BM70型雷达液位计的应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传统探地雷达数据的解译通常由人工实现,随着电磁波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化作业的需求日益迫切,由此提出一种基于行方差的探地雷达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地质病害建模,并分析其特征,病害类型包括空洞与脱空;然后利用探地雷达数据的行方差特性,对感兴趣区域作初步提取;最后,增强感兴趣区域相位特征,并根据雷达反射波的相位特征进行模板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定位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缩小了感兴趣区域,定位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 10%~15%。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奖励》2008,(8):43-43
项目涉及一种新兴电磁屏蔽材料制备,以该技术生产的镍/铜金属化纺织品(又称导电布)是电磁兼容(EMC)领域优质材料,其优异的屏蔽性能使其在液晶LCD、等离子彩电PDP、通讯机柜等电子装备的EMI防护,军用抗电磁波帐篷、反雷达侦察伪目标、以及电磁辐射防护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自1873年麦克斯韦(Maxwell)基本方程组的建立至今,电磁波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电磁波已在电波传播、微波移动通信、雷达技术、天线技术、电磁成像、地下电磁探测、电磁兼容等诸多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1]。但是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得学生能对电磁波有形象、具体、深入地理解,就成为衡量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测速雷达,是一种测速仪器,而手持式测速雷达的外型极像一支手枪,通常又叫做“测速枪”.雷达“测速枪”的结构主要是由电磁波发射器、电磁波接收器、微型电脑以及数码显示器组成,当然它也有枪筒、手柄、扳机和电源等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