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围城》题旨的多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围城》题旨的分析、评论分歧由来已久 ,但都只是从一个角度或一个层面为切入点 ,未能准确地揭示小说题旨的真实内涵。《围城》从表象上看是在喻写男女婚姻的困境和迷惑 ,但从深层次上看展示了当时中国芸芸众生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处境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矛盾及艰难境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写了“我”年少时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全没有大的矛盾冲突,却以其浓郁的画面美吸引着读。一篇《社戏》就如一幅大型的浸着浓浓乡情的江南水乡的画卷,向读展示着江南特有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全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看处处都是一幅画。  相似文献   

4.
语篇是形式衔接、语意连贯、合乎语境,试图实现交际功能的语言实体。《鉴赏家》符合语篇特性,是文质兼美的小说语篇。本文以《鉴赏家》教学为例,力求从语义、语形、交际三个层面,读懂、读通、读透小说,为小说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和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根据文体特点施教 《孔乙己》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教学《孔乙己》就应该根据小说的这一特点,以剖析孔乙己的形象为主,从多方面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的悲剧命运,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瑛 《四川教育》2005,(4):34-35
【案例】人教版八年级语上册《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7.
《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语用、语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全书的骂詈语作出分类。从语义角度将《水浒全传》中骂詈语分为七大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三类,从语义与语境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并对分类进行了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了骂詈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说《毒瘾难戒》被视为澳大利亚一部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作。该小说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作者加纳的语言艺术,她很善于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将抽象的人物内心表达出来,语言细腻而流畅。本文精选了小说中一些有特色的语句,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在语相层、词汇层、句法层、修辞层四个层次上分别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该作品朴实、形象和细腻的语言特色并借此更好地体会女主人公痛苦矛盾的内心状态。徐小琴  相似文献   

9.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殖民主体、被殖民主体的矛盾身份焦虑问题,继而考察小说中被殖民主体从"失语"到"发声"的表达历程,探究由殖民主体和被殖民主体建构的自然层面非洲形象与人文层面非洲形象的书写特征。最后指出海明威笔下的非洲形象书写是带有双重性的——在显性书写具有自我拯救功能的理想他者自然层面非洲形象的同时,又隐性绘制出以被殖民主体非洲动物"发声"反抗殖民统治为核心的人文层面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10.
《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是海明威于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雪》中,主人公哈里和其情人海伦的对话贯穿全篇。本文将具体分析小说中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如何呈现人物内心矛盾和人物性格的。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花意象出现的数量和频率很高,构成了《聊斋志异》中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在美学方面,花意象与人物、环境、诗歌的结合,使小说呈现含蓄的古典美。从功能上看,小说借花形象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烘托出唯美的环境氛围,并以花意象为线索建构整部小说,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高度展示了新写实小说在展示细节、揭示小人物生存悲哀上的功力。同时,我们发现,小林的形象与巴金《家》中的汪文宣、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尤其相似之处,都在社会权利话语下产生的异化形象。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戏谑语言,读罢却令人悲哀。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时,“题解”部分有一段话:“本文的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义双关已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更使题目增加了表达效果。”说题目“主谓倒装”,显然是把“司徒雷登”当作主语,把“别了”当作谓语,为了加强语势,“谓语”提前,“主语”  相似文献   

14.
尤金·A·奈达在其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和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本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文体两方面来评析翟象俊所译的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旨在分析该译作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孽子》是白先勇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历来的评论者都比较关注其敏感的同性恋题材和作品中那群青春鸟的行旅。但其实小说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理性反思。小说通过对《孽子》中不同类型,不同文化内涵的“父亲”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展示,表现了作家试图颠覆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重建现代人性伦常的努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9.
《马桥词典》是一本什么性质的文本?尽管作者或编辑都将其视作小说,人们最初也是当作小说来读,但却读出了全然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崭新的奇异的感觉。从其结构体例看是语言学的方言辞典,从不同的词条注解中看到的是一篇篇杂文、随笔、札记、抒情散文、人物传奇、科学小品,当然还有小说。令人感到诧异不解的是,与《马》中很多篇目内容形式相似的一些文章,如王蒙的《不提防》、《无为》、《烦恼》、《雨》等被界定为散文,收入其散文集《四月泥泞》;陈村的《我的家》、《全都白说》、《山》、《雪》被定性为杂文,汇编成一册杂文集(四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