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就国外近代西藏历史研究新作《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一书进行了述评,在总结介绍本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评论了本书的观点立场和研究视角。在唯政治化的近代西藏历史研究中,本书以文化交流为切入点,见解新颖,视角独特,对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国家认同话语建构视域,探讨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英语专业教材系列中《综合教程1-4》(第三版)的选文内容。该教材用于省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课程。研究以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考察国家认同在本科英语专业教材话语体系中的建构与落实。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本科教材国家认同的内容侧重于文化认同,即母语文化的认同,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间接形式上。文章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3.
4.
盛周丽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3-15
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真切动人地描写了华人移民家庭母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展示了两代华人移民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文化选择走出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在文化认同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真切动人地描写了华人移民家庭母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展示了两代华人移民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文化选择走出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在文化认同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德育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的当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程文化育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周慧端 《学苑教育》2021,(11):23-24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比重又非常的大,因此本文从四则运算方面思考结构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结构化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对四则运算结构化教学的理解,主动地进行结构化教学的建构,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结构化学习的认知,并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谈谈对四则运算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一书,论述了技术在中华帝国晚期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着力于技术对性别建构所起的作用,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物质形式。从建筑、纺织与生育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并塑造了女性角色。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仅颠覆了中国妇女是传统社会父权制下牺牲品的刻板印象,而且从女性角度出发,给固有的历史分期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10.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家形象建构在两极化的框架下,其一是本国新闻语境的积极自我建构,其二是他国媒体的消极他者呈现。基于Wodak历史性分析框架的批判性研究表明,在对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报道中,中方建构的国家身份认同与美方报道呈现的国家形象存在两极化的差异性。中方语料来源于《中国日报》,致力于建构团结稳定和平独立的积极国家认同感;美方语料来源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着力于呈现具有威胁性、由政党强硬控制的负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政治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宋美龄凭借她的特殊身份和角色,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通过报道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活动,构建了宋美龄的形象。宋美龄则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受众认可,在外域环境中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谢丹 《海外英语》2014,(16):131-133
生态翻译学最初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它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纵观翻译的研究范式,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进行纵观和描述。该文将对胡庚申教授继2004年出版《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之后的又一部新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进行简单评述,主要按篇章顺序对该书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指出该书的特色以及该理论应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指路经》是彝族葬礼上由祭司毕摩吟诵的一种经文,彝族人认为借助经文和祭司的指引,逝去的灵魂顺着自己家族的迁徙的方向,便能回到久远年代祖先共聚的地方,指路是鬼魂变为家庭或部落保护神的重要过程,也是摆脱肉身进入不死快乐世界的开始。滇缅边界木城一带彝族的《指路经》具有彝族社会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多地域性的特点。指路不仅传承了滇缅边界彝族的传统文化,还强化着彝族社会的血缘认同和祖先记忆,有利于扩大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的认同,由此产生的归属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国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或者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认同感不强烈。经济的全球化也容易消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对事物的结构、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事物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关键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下面,我以《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为课例,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对统一多民族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运用非介入性分析方法对CSSCI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与检视可以发现,从文献检索看,研究热点覆盖国家与民族二元认同关系、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层级关系、跨界/跨境民族身份认同、传统民族地区/典型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等问题,核心议题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存有对少数民族利益和少数民族主体性关切不足的现象;从个案分析看,西南、东南、北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民族宗教政策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思想共识的巨大功效;从实证调研看,保有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高度认同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主流。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具有现实一致性与逻辑自洽性,基本评估结论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状况良好,同时也不排除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和特定群体中存在国家认同淡化的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已成名的作家),或随军、或屯垦、或“支边”、或以记者身份长驻塞外,或因政治运动“流放”边地,或为文学写作深入生活,成为边疆地区文学创作的主力.笔者认为,这类“边地创作”(或称“边地叙事”)在十七年文学整体的政治化语境中表现出其在主流意识形态创作之外的某种异质性,十分值得关注.本文以闻捷的《复仇的火焰》为范本,试图阐释“边地叙事”在叙事策略、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的独异特质.  相似文献   

18.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困难。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以故事开篇,从迷你实验、类比教学、样例展示、适量习题四个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核心概念建构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居勰 《考试周刊》2011,(15):16-17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华裔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文章通过以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戏剧《龙年》为个案,分析华裔对中国食物的不同态度,揭示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