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第三学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非连续性文本,从漫画、图表、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入手,探索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语言、文学教育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否定语言、文学的教学,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其必修课部分所列出的"阅读和鉴赏",就是针对文学作品展开的;而在评价部分,又把文学类文本提出来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阐述;同时,在列出的选修课五大类别中,文学作品占三个主要部分,意在加强文学教学。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重点关注的能力之一,也是从小学开始应该培养的重要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小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便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程被分为必修阅读文本和选修阅读文本两部分,而选修阅读文本又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类。文学类文本重于语文审美能力,而实用类文本则重于语文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两种能力本应均衡发展,以保持其语文素养和能力在总体上的协调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文学类作品普遍被忽视,而实用类文本被过于重视的尴尬。这一问题的确让人担忧,并引发出各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语文老师喜欢选择文学类文本,因为文学类文本教学往往能收到潸然泪下、怦然心动、掌声雷动的舞台效果,语文老师不讳言文学类文本“有可讲的东西”,非语文老师也爱听这样的语文课。相比之下,一些非文学类的实用文本,虽然被编在教材中,却不被待见,非但公开课上鲜有老师愿意献课,平常教学中老师们也觉得它们主题单一,语言乏味,难有煽情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连续性文本时提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好,而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提取信息的能力却不理想。究其根由,主要在于教学内容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空白,未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教学内容范畴,或者对非连续性文本关注甚少,导致非连续性文本几乎成了教学盲区;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可用素材并不多(严格意义来讲,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文本)。我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一定要基于教材现成的、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师,更应有意识地结合当下的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结尾安娜卧轨部分,文本的选材由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转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由此可见,阅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应该成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常态。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悄悄地渗透文学名著,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我们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体悟到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呢?一、从鉴赏文学到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9.
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复习课为主,而其中的文本阅读复习课占很大比重,教师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当然,现在教师也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因为作文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出言,“得作文者未必得高考天下,但失作文者必失高考天下。”可见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还是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虽然教师也花了不少时间,但写作训练的成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文学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材料题的重要组成部 分。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文学阅读方 法’提高学生阅读文学文本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从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策略进 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高考语文的复习指导上,广大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选择传记类文本阅读,甚至是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从本质上讲,文学类文本和传记类文本没有根本的难易差别,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本文解析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点,并给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水平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剖析了现如今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现状,针对实际情况,探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把握文学类文本的节奏,搞好新教材的教学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文学类文本节奏的教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节奏是文本构成的内在律动,节奏之于文,如同脉博之于人,它是文本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文本的节奏主要表现为外在形式的语言声音节奏和内部形式的情绪消涨的情感节奏,通常称之为内部节奏。内部节奏的教学以情感把握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夏金兰 《教学随笔》2016,(3):108-108
文学圈是一种集合文学同好,共同阅读文本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曾演变成咖啡馆式学习模式、沙龙学习模式等。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师应用儿童文学圈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除了靠大量高品位的文学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潜移默化、逐步提升之外,也是有门道的。找到这样的门道,就找到了解读的“钥匙”。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有三把重要的“钥匙”,分别是:抓文本矛盾处、抓文本反复处、抓文本易被忽略处。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圈是一种集合文学同好,共同阅读文本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曾演变成咖啡馆式学习模式、沙龙学习模式等。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师应用儿童文学圈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同时也是初高中教育的重点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将对学生学习中国的汉语言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小学学习阶段作为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从而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对阅读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小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非语文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使用过度,冲淡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交叉学科整合过度,淡化了语文课程的特性。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