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途径,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批判性阅读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出现缺少多元化解读与评价等问题。为此,教师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采取有效策略展开批判性阅读教学,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语言实践场域,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之间的深入对话,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多元对话。基于文本进行对话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个人的见解,展开师生和生生对话能提升批判意识,挖掘作品的主题。这样的阅读基于多元对话展开,学生能进入散文的深处。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深度对话,构造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对话能充分预设,引导学生生成;通过对话能链接生活,让学生表达出个性情感;通过对话能促进换位体验,让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思辨读写活动,促使他们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为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让他们顺利展开思辨性读写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书目,并设置梯级任务,让学生做好阅读准备,促使其思维逐步深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内涵式重组,让他们用知人论世的观点辅助阅读,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考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叙事学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围绕叙述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多元鉴赏,围绕故事角度促使学生探究主题,围绕语言角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风格,综合各种角度思考能让学生思维更深刻.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关键之处,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美点,能使学生品味经典;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空白处,能使学生和文本形成对话;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瑕疵"处,能使学生深化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情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绘制思维导图、推敲分析细节、展开辩论质疑、尝试想象创编等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强调理性和反思、能引发人质疑和批判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开放性、创新性、批判性等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本留白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需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中生处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视语文阅读的批判思维养成,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提升其阅读思辨能力,促进其能力、素质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分析学情展开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与文本之间的深入、理性对话,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读、批判,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设立历史学科开展教育教学,可以借助历史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作为教学任务驱动手段,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索,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指的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构筑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读写切合点,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教师可以从写法和情感这两方面入手选择读写结合点,学生可以借鉴作者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围绕自己产生阅读情感的地方展开写作。这样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深层次对话,有助于更好地将文本的言语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知识,不仅如此,这也能让学生激发积极情感,得到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品读句子中展开对话;在咀嚼关键中展开对话;在合理拓展中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3.
"探询"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探询"能让学生充分追溯并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同伴、老师都能作出有效的评价。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扭转思维的方向,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根据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考、反省性地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理解的"错误处"、"困惑处"、"多元处"适时探询,提纲挈领,顺学而导,带着学生一起打开智慧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与教材、教法和教师进行有效对话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与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构知识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构筑知识层能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搜索关键信息,构筑操作层能让学生掌握语篇的话题,构筑规则层能让学生优化语言能力,构筑策略层能让学生在推广共享中提升实践能力。构筑整体化的知识结构模型,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对话教学是一种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多向交流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促进对话主体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语文课堂教学要基于历史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存在,从文本出发积极探寻多元主体构筑的“对话场”中最佳对话契合点,诱发学习主体的充分对话,有效实现课堂对话的教育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是多元的,在多元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该是最主要的对话,即"生本对话"。而"生本对话"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自主地进行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特别是名家名师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生本有效对话的策略,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引导质疑,让思维沉浸在文本中【课例一】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赠汪伦》片段。孙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微群阅读的目标更集中、指向更明确,教学的效果也更理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比较主题、关注表达、自制图表以及主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文本的特点等,通过培养质疑意识、引导自主阅读、注重课堂对话、增强语文实践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个性的观点。这样,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得到培养,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云 《江西教育》2023,(11):72-73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思维发展的“加速器”。“质疑式对话”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困惑点、整合点、联结点、发散点、易混点展开“质疑式对话”,使学生在发问、应答、补充、争辩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开展深度学习,以实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